DC娱乐网

英伟达H20暂停生产创造短暂窗口期,国产替代或迎来罕见机遇

今天上午,英伟达暂停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H20的生产的消息被不胫而走,随即,英伟达的中国对手——国产替代概念股迎

今天上午,英伟达暂停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H20的生产的消息被不胫而走,随即,英伟达的中国对手——国产替代概念股迎来狂欢。

01

先热销再滞销,然后暂停生产

要理解H20为何会停产,首先得回溯到一年前。

美国政府为了限制中国在AI领域的进步,对英伟达等公司实施了严格的芯片出口管制。这使得英伟达面向全球市场的主力产品,如H100、A100等高性能芯片无法销往中国。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白,英伟达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展现了其一贯的灵活与务实。他们迅速推出了“阉割版”的特供芯片,即H20、L20和L2等系列。

这些芯片在性能上做了调整,以符合美国的出口法规,但依然能够满足中国大部分AI训练和推理的需求。

其中,H20被认为是承载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大部分希望的产品,其性能虽然不及H100,但在特定场景下仍具竞争力,且价格也相对亲民。

然而,H20的推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性能受限,H20的性价比曾一度被市场质疑,但在推出后却被腾讯、字节、阿里等巨头抢购,一度供不应求。

但一波三折,在发生一系列形势变化之后,目前不少国内客户在采购时表现出犹豫,他们更倾向于等待性能更强的产品,或者转向本土替代方案。

这种市场端的“冷淡”情绪,在H20停产消息传出后,似乎得到了印证。有传闻称,H20的订单量远低于预期,积压的库存使得继续生产变得不经济。

英伟达作为一家以效率和盈利为核心的公司,做出暂停生产的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

02

英伟达以退为进的策略

但仅仅将H20停产归结于市场销量不佳,未免过于片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与英伟达的战略调整有关。

面对美国当局日趋收紧的出口政策,英伟达可能意识到,这种“特供”模式并非长久之计。

一方面,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大规模生产存在风险;另一方面,这种阉割版的芯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伟达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品牌形象。

最关键的因素是,有传言称腾讯和阿里等因为对H20过于热衷,而忽视了对国产替代芯片的有效关注,而受到“批评”,这也成了H20遭遇转折的重要推手。

不过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国产替代不断崛起之下,性价比低的H20,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

暂停H20生产,可能意味着英伟达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长期策略,或许正在酝酿新的解决方案。

有消息称,英伟达正在全力以赴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合规GPU:B30A和RTX6000D,据称这些基于英伟达最新Blackwell架构设计的芯片,性能比H20高30%~50%。预计今年9月小批量测试,2026年年初就可以投放中国市场。

03

国产替代短暂和宝贵的反击窗口

H20的暂停生产,对英伟达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但对于中国的本土AI芯片厂商来说,则是一个短暂但异常宝贵的巨大利好。

过去,尽管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在不断发展,但英伟达凭借其在CUDA生态系统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几乎垄断了高端AI芯片市场。

本土厂商的产品在性能和生态兼容性上,始终难以与英伟达抗衡。然而,H20的退场,新一代定制GPU还未面市,无疑在市场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真空。

本土企业有望成为这个真空的有力填补者。比如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

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已久,其昇腾系列芯片,尤其是昇腾910B,在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超越了英伟达的H20。

更重要的是,华为拥有完整的软硬件生态,包括昇思MindSpore框架,这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过去,许多客户出于对生态的顾虑,不敢大规模转向华为的产品。

但现在,面对英伟达供应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科研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华为,加速了昇腾生态的普及和应用。

再比如寒武纪,在今天利好刺激下暴涨20%左右,已经成为5000亿人民币市值的芯片巨头。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专注于AI芯片的公司,其思元系列芯片在推理和训练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虽然其市场份额尚无法与英伟达相提并论,但在H20停产之后,寒武纪无疑将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机会。

壁仞科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尽管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推出的BR100系列芯片,性能指标一度被认为可以对标英伟达的A100。

虽然由于出口管制等原因,BR100的发展受到一些影响,但在国内市场,其仍然是少数能够提供高性能GPU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

04

窗口期宝贵且值得珍惜

这些本土厂商的崛起并非偶然,它们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H20的停产,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可以说,这为中国AI芯片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期”,让本土厂商能够更快地积累客户、完善生态、提升技术,最终形成与英伟达在中国的抗衡之势。

市场对此做出了最直接的反应。就在H20停产消息传出的当天,A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集体大涨。

这种集体上涨,一方面是市场情绪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资者对国产替代前景的坚定信心。

过去,中国芯片产业一直被“卡脖子”所困扰,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每一次外部的限制,都成为了内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催化剂。H20的暂停生产,正是这种催化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英伟达虽然暂停了H20的生产,但它的下一代中国市场的芯片已经“在路上”,它的CUDA生态系统依然是全球开发者最熟悉的工具,其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被完全取代的。

最迟明年年初,英伟达或许会携带新产品以新的姿态重回中国市场,而本土厂商也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构建更强大的生态,才能真正实现长期性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