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车主称传祺向往S7座椅变形,4S店却说:你太胖了!咋办?

刚买半年的新车,车主称主驾座椅变形,竟被4S店建议减肥?近日,广汽传祺向往S7车主王先生遭遇的离奇维权事件引发关注。座椅

刚买半年的新车,车主称主驾座椅变形,竟被4S店建议减肥?近日,广汽传祺向往S7车主王先生遭遇的离奇维权事件引发关注。座椅反复变形、维修方案争议不断,这场“质量与体重”的拉锯战,究竟谁该为问题买单?

事件经过

根据王先生的描述,今年4月,他购入一辆广汽传祺向往S7,目前已行驶4.3万公里。然而,近期他发现主驾座椅出现明显变形:靠背边缘紧贴右侧储物格,正常间距仅剩手掌厚度,且车辆拐弯或座椅移动时发出“吱吱”摩擦声。

王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座椅虽能前后移动,但使用体验严重受损。他向4S店反映后,对方首次更换了座椅靠背和座垫骨架,但拆解后发现骨架并未变形,且维修后仅数日问题再次复发。再次沟通时,4S店将原因归结为王先生身高187cm、体重210斤,称“体重压坏座椅,换多少次都解决不了”,并建议其减肥。王先生对这样的答复并不满意。

4S店提出“人文关怀方案”

过了一段时间,4S店又提出“人文关怀方案”:可免费更换座椅总成,但更换后将失去质保。与此同时,厂家技术老师建议通过增加座椅垫片缓解问题,但王先生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拒绝接受。截至媒体报道时,双方仍未达成一致。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反复变形的座椅,车主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律驰驾道观点

传祺向往S7座椅变形事件争议焦点分析

下文围绕车主王先生与4S店之间关于传祺向往S7座椅变形的纠纷,归纳出以下四个核心争议焦点。每个焦点均从事实、责任和法律角度展开分析,以客观视角探讨问题本质,并为车主维权提供参考。

一、座椅变形原因之争:产品质量缺陷还是用户使用问题?

本案中,车主王先生主张座椅变形属于产品质量缺陷,而4S店则将其归因于车主体重(身高187cm、体重210斤),认为“体重压坏座椅”。

这一争议的核心在于如何界定问题的根本原因。从事实来看,座椅在半年内出现明显变形且维修后问题复发,可能指向材料或设计缺陷,但4S店以体重为由推责。根据《产品质量法》,生产者需对产品缺陷承担责任,而“缺陷”需通过专业检测确定。若车主体重在车辆设计承重范围内(通常乘用车座椅设计标准高于普通成人体重),4S店的说法可能缺乏说服力;反之,若体重超出合理范围,车主或需承担部分责任。目前,双方均未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导致责任归属模糊。

责任认定应基于客观证据。建议车主申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座椅进行检测,若证实存在设计或材料缺陷,厂家应无条件承担责任;若体重确为主要因素,4S店也需提供明确的设计参数证明,而非简单归责。

二、4S店维修责任的履行问题: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4S店在首次维修中更换了座椅靠背和座垫骨架,但问题短期内复发,且拆解后未发现骨架变形,这表明维修未触及根本原因。随后,4S店提出通过“增加垫片”缓解问题,被车主质疑为“治标不治本”。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维修方有义务提供彻底解决方案,若多次维修无效,可能构成履行不当。4S店的行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成为争议关键。此外,维修后问题复发表明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缺陷,4S店作为服务提供方,有责任追溯至厂家层面寻求根本解决。

4S店的维修方案缺乏持久性和科学性,反映出服务流程的不足。车主有权要求更彻底的维修或更换,并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4S店承担因维修不当造成的损失。

三、“人文关怀方案”的公平性:更换座椅但失去质保是否合理?

4S店提出“人文关怀方案”,即免费更换座椅总成,但附加条件是“更换后失去质保”。这一方案表面上体现了让步,实则可能限制车主未来权益。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汽车“三包”政策)第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消费者提出的符合本规定的三包要求。若座椅更换源于产品缺陷,附加失去质保的条件可能涉嫌不公平条款。此外,该方案未解决根本问题,且将风险转移给车主,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责任推诿。

该方案存在权责不对等问题,车主应谨慎接受。建议车主要求4S店书面明确质保范围,并确保更换后不影响其他部件的保修权益。若方案不合理,可通过投诉或诉讼主张权利。

四、车主维权途径探讨:如何有效维护合法权益?

本案中,车主王先生面临维权困境:4S店推诿、方案不公且问题未解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多途径维权。目前,双方协商陷入僵局,车主需升级维权手段。例如,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介入调查;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作为证据支持。若证实产品缺陷,车主可要求免费维修、更换甚至退货。

维权需主动且系统化。车主应收集所有证据(如维修记录、视频、沟通记录),同时,媒体曝光已引发公众关注,可借此推动问题解决。最终,法律是保障权益的底线,车主不应因4S店的“建议”而放弃正当诉求。

本案折射出汽车行业中产品质量与服务责任的深层矛盾。各方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理性沟通与第三方介入,寻求公平解决方案。车主在维权过程中应保持耐心与决心,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