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坚持 “自主掌控” 的现金王苹果,在生成式 AI 赛道落后之际选择 “借力”。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计划每年支付 10 亿美元,租用谷歌 1.2 万亿参数的 Gemini 超大规模 AI 模型,对备受诟病的语音助手 Siri 进行底层重构。

不过,为坚守隐私承诺,苹果采用 “借用能力不共享数据” 的模式,所有 AI 处理均在自建私有云计算服务器完成,确保用户数据与谷歌基础设施完全隔离。
消息人士称,此次合作格外低调,苹果仅将谷歌视为 “幕后技术供应商”,避免为竞争对手 “站台”。
分析指出,苹果此次选择并非偶然,其曾测试过 OpenAI 的 ChatGPT、Anthropic 的 Claude 等多款模型,最终锁定谷歌。核心原因是谷歌模型 1.2 万亿参数的规模,远超苹果当前云端模型的 1500 亿参数,能快速弥补 Siri 的能力短板。
这笔交易被外界解读为苹果对 AI 赛道 “慢半拍” 的公开承认。资本市场反应积极,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股价一度大涨 3.2%,苹果股价微涨。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双方搜索引擎合作形成反转 —— 此前谷歌每年支付 250 亿美元成为 iPhone 默认搜索引擎,如今苹果反向付费租用 AI 技术。
但报道也指出,苹果并未因合作放弃自研,而是采取 “双线并行” 策略——将谷歌技术作为临时解决方案,同时加速开发 1 万亿参数的自研云端模型,预计明年有望投入应用。不过其追赶之路面临挑战,谷歌 Gemini 2.5 Pro 版本表现领先且持续迭代,苹果还遭遇 AI 人才流失问题。
针对中国市场,苹果也传出将推专属方案。因谷歌服务受限,“中国特供版” Siri 将采用自研模型,计划与百度合作,并引入阿里巴巴内容过滤层以满足本地监管要求,尽显全球化运营的务实性。
新版 Siri 预计明年春季亮相,届时表现如何还有待验证。同时,苹果这场每年 10 亿美元的 “限时合作”,究竟是公司暂时 “借船出海” 追赶差距,还是会演变为长期技术依赖,仍有待观察。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苹果自研AI的野心一直未灭,正如苹果 CEO 蒂姆・库克所言,AI 将深刻改变用户体验,而 Siri 的终极命运,终究取决于苹果自身 AI 能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