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情绪失控?你不是情商低,只是没看懂EI模型的“仪表盘”

作者介绍:薛铁鏻(ICF认证MCC教练),教练吧(Coach8)创始人,曾任新高教集团副总裁、水晶石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

作者介绍:薛铁鏻(ICF认证MCC教练),教练吧(Coach8)创始人,曾任新高教集团副总裁、水晶石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金牛和瑞投资合伙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讲师;LUXX Profile大师级分析师&中国区首席讲师 ;乐高 Serious Work认证引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练头部企业客户超过60家。

昆明的盛夏,空气里总有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浮躁。万物都在疯狂生长,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宣告着它的存在,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又会在瞬间让整个世界安静下来。

这种“浮躁”与“瞬变”,像极了我教练室里很多精英客户的内在状态——他们的CPU(大脑)日常处于“干烧”状态,能力越强,转速越快,直到某个瞬间,突然“宕机”。

“铁林老师,我情绪失控了。”

这句话,我今年听到的次数,比过去五年加起来都多。

他们会带着巨大的懊恼、沮丧,甚至自我厌恶,坐在我对面:“我搞砸了。我对我最得力的下属发了火。”“我当着所有高管的面,怼了我的老板。”“我像个疯子一样,在家里大吼大叫。”

他们问我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我明明是个很理性的人,为什么会突然控制不住自己?我是不是……情商(EQ)太低了?”

每当这时,我都会先给他们递上一杯水,让他们先从那份自我评判中喘口气,然后告诉他们:

“不,你不是情商低。你只是,看不懂自己情绪的‘仪表盘’了。”

今天,我想从我的Coaching Log里,调取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和你一起拆解一个在教练界极其重要,却常常被大众误读的工具——EI模型(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

它将彻底颠覆你对“情商”的认知。

我的Coaching Log

“完美CTO”的会议室“宕机”事件

Michael(化名)是我的一位高管教练客户。他是一家独角兽科技公司的CTO,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常青藤名校毕业,逻辑严密,为人谦和,专业能力无可挑剔。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的技术壁垒筑得又高又深。

在所有同事眼中,Michael就是“理性”和“温和”的代名词,你几乎无法想象他发火的样子。

他找到我时,状态极差,充满了羞愧。

“铁林老师,我可能需要心理辅导了。”他一坐下,就用双手捂住了脸,“上周五,我干了一件这辈子最愚蠢的事。”

那是一场关乎公司下一代产品命运的S级项目评审会。Michael带着团队熬了三个通宵,做出了一个在他看来近乎完美的SaaS架构方案。

会议进行到一半,Michael团队里一个刚入职半年的“95后”工程师,突然举手,说:“Michael总,我觉得这个底层逻辑有点问题。我昨晚跑了个数据,发现您引用的那个核心算法模型,在应对高并发请求时,可能会有3%的崩溃风险......”

Michael说,就在那一瞬间,他“眼前一黑”。

他后来的回忆是:“我感觉到全身的血‘轰’一下就冲到了头顶。”

在会议室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这位一向温文尔雅的CTO,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惊掉下巴的举动。

他“啪”地一声,把手里的报告摔在桌上,用发抖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对那个年轻人说:

“你懂什么?你才来了几天?你知道这个项目对公司有多重要吗?你是在质疑我,还是在质疑整个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那个年轻工程师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Michael说:“那一刻,我甚至能听到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我清醒地知道我‘失控’了,但我停不下来。我像一个被激怒的刺猬,把最伤人的刺,扎向了那个最不该扎的人。”

会议草草收场。Michael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两天两夜。

“我全搞砸了。”他对我苦笑着说,“我苦心经营了十年的专业形象、团队信任,在那三分钟里,全毁了。最可怕的是,我后来复盘,那个年轻人是对的。他的数据,点出了我们方案里最致命的漏洞。”

他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问出了那个终极问题:“铁林老师,我一直以为我的情商不低。可我为什么会像个疯子一样?我到底,是怎么了?”

“情绪仪表盘”:被你误读的EI模型

我看着他,问了第一个问题:

“Michael,在你看来,一个‘高情商’的人,在那个当下,应该是什么反应?”

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保持微笑,沉着冷静。温和地感谢他的指出,然后告诉他'会后我们再讨论'。至少,不应该发火。”

我笑了。

我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对‘情商’最大的误解。我们总以为,高情商=没有情绪=压抑情绪=控制情绪。”

“但作为一名MCC教练,我必须告诉你一个真相:情绪,从来不是你的敌人。它只是一个‘信使’,一份来自你身体系统的‘数据报告’。”

“你不是‘情商低’,你只是在‘仪表盘’亮起红灯时,误把警报声当成了故障本身,然后选择了一把砸掉那个警报器。”

在教练的工具箱里,EI模型(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不是一个抽象的“EQ分数”,而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可操作的“情绪仪表盘”。

这个仪表盘,有四个关键的读数,它们层层递进,共同运作:

管理自我(Manage Self)- 你的“油箱”

这是所有情绪管理的地基,它关乎你的身体状态、精神压力、内在价值观。你是否疲惫、饥饿、焦虑?你的“油箱”是满的还是空的?一个“油箱”见底的人,他的情绪系统是极其脆弱的。

管理情绪(Manage Emotion)- 你的“警示灯”

这是核心。它不是“控制”情绪,而是“识别”和“解读”情绪信号的能力。当“愤怒”亮起时,它在说什么?(通常是“边界被侵犯了”);当“恐惧”亮起时,它在说什么?(通常是“有危险,快检查!”)。

管理情境(Manage Context)- 你的“导航仪”

你当下的“情境”是什么?这场对话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在一个需要“共创”的场域,还是一个需要“决策”的场域?在错误的情境下,使用错误的情绪,就像在沙漠里开船。

管理他人(Manage Others)- 你的“方向盘”

这是最终的结果。在你清晰地管理好“自我”、读懂了“情绪”、校准了“情境”之后,你如何“有意识地”选择你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他人,共同达成目标。

Michael的“宕机”,正是一场在这四个仪表上连锁发生的“系统崩溃”。

用“EI模型”复盘:一场“完美”的系统崩溃

在接下来的教练中,我没有给Michael任何“如何管理情绪”的建议。

我们只是拿着“EI仪表盘”这张地图,回到了那间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黑匣子”式的复盘。

第一步:复盘“管理自我”(你的油箱早已耗尽)

我:“Michael,在开会前的那72小时,你的‘管理自我’仪表盘,读数是多少?”

Michael:(愣了片刻,苦笑)“如果是100分满分,估计是负数。我说了,我们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我几乎没合眼,全靠咖啡吊着命。开会的时候,我的太阳穴都在突突地跳。”

我:“所以,你是在一个‘油箱’完全耗尽,‘发动机’严重过热的状态下,开进了那间会议室。对吗?”

Michael:“……是的。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结束,别再出岔子了’。”

我:“一个‘油箱’耗尽的司机,他对路况(外界信息)的反应,会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他的驾驶(应对)会是灵活的,还是充满攻击性的?”

Michael:(沉默了很久)“是后者。我明白了。我从走进会场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颗‘行走的炸弹’。我没有‘管理自我’的任何资源了。”

【教练心法】这是第一个“啊哈”时刻。我们90%的情绪失控,都与“情商”无关,而与“能量”有关。一个人在疲惫、饥饿、压力爆表时,他的大脑杏仁核(情绪中枢)会完全接管前额叶(理智中枢)。这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这是“生理”的问题。

第二步:复盘“管理情绪”(你砸掉了“恐惧”的警报)

我:“好,我们带着这颗‘行走的炸弹’,进入了会议。当那个‘95后’举手发言时,在‘愤怒’之前,你捕捉到的第一个情绪信号,是什么?”

Michael:(深深地皱眉,努力回忆)“……不是愤怒。第一个信号是……是恐惧。”

我:“恐惧?恐惧什么?”

Michael:“我害怕。我害怕他说的是对的。因为在他开口的第二秒,我就意识到,他提的那个算法漏洞,是我忽略的!这份我自认为‘完美’的报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在几十双眼睛前,被扒光了衣服。”

我:“这是一个多么宝贵的‘恐惧’信号!这个‘仪表灯’亮起,它在拼命向你喊什么?”

Michael:“它在喊:‘快检查!有危险!方案有漏洞!’”

我:“是的!它在邀请你‘暂停’,去‘核实数据’。但是,你做了什么?”

Michael:“我……我太害怕‘不完美’了。所以我本能地,用一个更大、更有攻击性的情绪——‘愤怒’,去掩盖了那个‘恐惧’的信号。我砸掉了‘恐惧’的警报器,然后把‘愤怒’的音量开到了最大。”

【教练心法】这是第二个“啊哈”时刻。情绪没有好坏,只有“信噪比”。恐惧、悲伤、焦虑,都是高保真的“信号”;而失控的“暴怒”,往往是低级的“噪音”。Michael错把“恐惧”这个高保真信号当成了敌人,反而被“愤怒”这个噪音所劫持。

第三步:复盘“管理情境”(你在“评审会”上,打了一场“保卫战”)

我:“我们再来看‘导航仪’。那场会议的‘情境’,或者说,它的‘目标’是什么?”

Michael:“当然是‘项目评审’。我们的目标是,集合所有人的智慧,找到方案里所有潜在的漏洞,确保它万无一失。”

我:“所以,那个‘95后’工程师的行为——‘找到漏洞并指出’,他是在‘服务’这个情境,还是在‘攻击’这个情境?”

Michael:(再一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这次,他的脸红了)“……天啊。他是在场所有人里,唯一一个在真正‘服务’那个情境的人。”

我:“那你呢?你用‘愤怒’来‘掩盖漏洞’的行为,你是在‘服务’这个情境,还是在‘服务’你那个‘不能犯错’的自我?”

Michael:“我……我把一场‘项目评审会’(情境A),打成了一场‘Michael的个人尊严保卫战’(情境B)。我用错了地图。”

【教练心法】这是第三个“啊哈”时刻。当我们的“自我管理”和“情绪管理”下线时,我们就会100%地“情境错位”。我们会把“协作”当成“挑战”,把“帮助”当成“攻击”。

第四步:复盘“管理他人”(你用“方向盘”,把车开下了悬崖)

我:“最后,我们来看看‘方向盘’。当你把‘愤怒’踩到底,又用错了‘地图’时,你最终‘管理’你的团队,去向了哪里?”

Michael:“……我把他们,带向了‘沉默’,带向了‘恐惧’。我用我的失控,亲手教会了他们一件事:在我的团队里,‘发现真相’是危险的,‘保持沉默’才是安全的。”

我:“所以,你用那三分钟,摧毁的,可能是什么?”

Michael:“……是我最想要的‘创新文化’和‘心理安全感’。我亲手扼杀了它。”

当这四个仪表的读数,全部清晰地呈现在Michael面前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没有了最初的自我厌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晰”。

“铁林老师,”他说,“我明白了。我不是个‘疯子’,我也不是‘情商低’。我只是……一个‘油箱’耗尽、开得太快、又错过了所有警示灯,最终导致‘系统崩溃’的……驾驶员。”

【铁林视角】:你是在“控制”情绪,还是在“使用”情绪?

Michael的故事,是每一个“高要求”的职场人,都可能经历的噩梦。

而“EI模型”,就是我们走出这场噩梦的“操作手册”。

作为一名ICF的MCC(大师级认证教练),在我的教学和督导中,我发现,一个教练的能力层级,恰恰体现在他如何与客户一起“使用”这个EI模型上。

一个ACC(助理级)水平的教练

他可能会更多地聚焦在“管理情绪”这个单一模块上。他会和客户探讨:“下次你想发火时,可以试试深呼吸、数到十……”这些“术”层面的工具很有用,能帮客户“控制”住情绪。但这只是“治标”,客户的“油箱”依然是空的,“导航仪”依然是错的。

一个PCC(专业级)水平的教练

他会开始系统性地工作。他会和客户一起探讨“管理情境”和“管理他人”。他会问:“你真正想要的情境是什么?”“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他开始引导客户从“被动反应”走向“主动创造”。

一个MCC(大师级)水平的教练

他会把绝大部分的能量,和客户一起,锚定在“管理自我”这个根基上。我们会去探索那个“系统”:

“Michael,那个‘不能犯错’的、‘必须完美’的信念,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你的‘操作系统’的?”

“这个‘操作系统’,曾在你的人生中,为你带来了怎样巨大的‘成就’?”

“而今天,你是否‘看见’,它正在让你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

【铁林视角的核心】真正的大师,从不试图去“管理”情绪,他们致力于去“理解”和“服务”情绪背后的那个“人”。

我们不是要帮Michael成为一个“没有情绪”的机器人。恰恰相反,我们要帮他重新连接上那个“恐惧”的信号。

因为那个“恐惧”,是如此宝贵。它不是“软弱”,它是“严谨”的代名词;它是Michael之所以能成为顶尖CTO,那个最内核的“驱动力”——对技术失误的零容忍。

他不是要“消灭”这个恐惧,他是要“感谢”这个恐惧。

感谢它再次响起警报,然后,在一个“油箱”加满(管理自我)的状态下,在一个“服务项目”(管理情境)的共识下,从容地对那个“95后”说:

“你提的这个风险,非常关键。请立刻把你的数据和模型发给我,我们马上组织复盘。谢谢你,你帮了团队一个大忙。”

结语:别再砸你的“仪表盘”了

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这套精密身体系统,最宝贵的“传感器”。

它在用“愤怒”,提醒你边界何在; 它在用“恐惧”,提醒你风险何在; 它在用“悲伤”,提醒你什么对你最珍贵; 它在用“喜悦”,告诉你正走在哪条正确的路上。

一个所谓的“高情商”者,不是一个没有情绪的人,而是一个“高分辨率”的“仪表盘读数人”。

他能敏锐地读懂“恐惧”的信号,并调动“理智”的资源去核查; 他能清晰地识别“愤怒”的来由,并选择“有力”的语言去捍卫边界; 他能全然地体验“悲伤”的流动,并从中汲取“珍惜”的力量。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用“我情商低”这个标签来攻击自己了。

下一次,当你感觉到情绪上涌时,请不要第一时间“压下去”。试着,暂停(Pause)一下。然后,像一个最老道的工程师一样,问自己:

“我的‘仪表盘’亮了。它在告诉我什么?”

你的情绪,不是你的主人。它们是,也永远应该是,你最忠诚的信使。

问题是,你,准备好开始认真“倾听”它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