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是对刘伯温功绩最好的赞誉,他50岁出山,帮助老朱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上中原、一统天下。嘿嘿,不过今天咱并不说刘伯温的丰功伟绩,而是聊聊孕育了这位天才的故里。
刘伯温故里——武阳
刘伯温的故里——武阳,坐落于南田山脉,南田山的地势,从高空俯瞰,属万山之巅,开平壤之地数十里,《洞天福地记》之中曾记载:“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为何这么说呢?武阳是藏在南田山脉的一个山谷里的一处平地,它背靠五峰仙山,左右两边分别是左弓山和右箭山,两山遥相呼应,形似青龙白虎护卫其左右。两山之间的则是神龟山,神龟山成锁口状,左右还有两条河流流出,汇聚于神龟山锁口处,俗称“神龟镇水口”。而且传说锁口白天就会打开,到了晚上就闭合,如此看来,说它是一处藏风聚气的世外桃源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刘伯温又怎么会定居于此处呢?。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家先祖当时为了躲避乱世,想要找到一个清静之处。然后有一天先祖竟然在梦中见到一群羊在一片清水田处跳舞。第二天,先祖对梦非常的不解,于是到庙里请教高僧,高僧对他说:“你去找一个叫“清田”的地方那里有一处名为“舞羊”的地方,有难得的世外桃源。”
先祖听了,二话不说就出发了。他沿着青山一路寻找,经过几个月的跋涉,来到了青田县。心想“青田”不正好与“清田”同音嘛,先祖颇为高兴,继续向山谷之中走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海拔600多米高的山岭上发现了一个四面环山的高山平地,先祖立马向村民问到此地何名,村民淳朴的答道:“武阳”!“武阳”与“舞羊”不正好也是同音嘛。先祖喜极而泣,且看到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于是便决定在此处安家立业,刘氏一族也在此流传下去。
刘伯温故居
刘伯温故居则是位于武阳五峰仙山下南面斜坡的一处平地上,宅前有一座鱼池,名为 “小明堂”;再往前,有一片稻田,名为“大明堂”;稻田内堆放着七个向北斗星排列似的小山包,名曰“七星落垟”。宅子坐北朝南,往里走,建有一照壁,以防凶煞之气入侵。宅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后排有三间房,前排左右各一间;后排中间则为堂屋,左房是刘伯温的主卧,前排两间房子,是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的卧房。刘伯温故居大体布局就是如此,整体偏小一些。
刘伯温23岁中进士,26岁担任江西高安县丞,一度当上从五品的行省郎中。但是当时的元朝廷,并不重视汉人,且朝廷腐败成风。刘伯温受到小人的排挤,自己的宏图大志始终无法施展,最终刘伯温选择愤然辞官回乡。回到家乡之后,认识了刘江东的后裔刘鸿(刘江东为杨派风水嫡系传人),于是开始潜心研究风水学。
学成之后,刘伯温按照《囊金宝典》对住屋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造。按照杨公地论钳记何年生何年贵论证法,房宅原来的亥山巳向兼壬丙分金、右水来未水、西水流东出乙辰口保持原状不变;新设丙午门,内堂设有左右墙角为用, 右边收未水入堂过门前,左边作巽辰位出口。以杨公理法,巽为丙向门黄泉水口,辰为坐壬 子之八杀水口,采用三元理四大化解法化之。
还真别说,被刘伯温一改造,还真就时来运转,38岁得了长子刘琏、40岁得了次子刘璟,50岁出山,辅助朱元璋,成就帝业。真可谓是“茅檐草舍藏玄妙,大明江山出其间 ”啊!
刘伯温祖坟及自己的墓地
传说有一天白鹤仙师在散步时,看到五峰仙山的一支小山脉延伸处有一穴好坟地,于是化身乞丐来到武阳乞讨,结果被土财主给赶了出来。出来后便遇到了刘爚夫妇(刘伯温的父母),他们不仅好生招待白鹤仙师,还安排他住下。并且白鹤仙师无意之中了解到,刘爚夫妇为了救被土财主诬陷成叛军的2万多村民,不惜烧毁自家房屋,以便毁掉诬陷名单。白鹤仙师觉得刘爚夫妇是有情有义之人,于是便将那处好坟地告诉了他们。
第二年,白鹤仙师算到土财也要去五仙山脚下葬坟,为了不被他提前占去那块好坟地,白鹤仙师让刘爚夫妇第二天的时候,披麻戴孝并带上他父母的骨灰盒。到了第二天,刘爚夫妇按照计划执行,他们跪在案前大呼 “先生搭葬”、“先生搭葬”。土财主,听后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刘爚手中的尸骨罐。白鹤仙师立马借势把骨灰吹向了傍边烂草湖中的那处好穴地。
当天晚上,整村人都听见了五峰仙山发出山崩地裂的巨响,到了第二天,只见那个烂草湖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山包,人们就把它称为 “天葬坟”。据说那 “天葬坟”穴地之处精神饱满,壬龙入首,起伏有力,左右护砂聚气。坟的前朝峰峦起伏,形气较好,理气清楚,无三元不败之理,远峰不现,幸水流东甲,内水直去,外口包拦。
巧的是,在那不久之后,刘爚的老婆便怀孕,刘爚38岁那年,有了长子刘伯温,刘伯温得子也是38岁。
刘伯温自己的墓地,则是南田西湖乡夏山脚下,此处是一个为“九龙抢珠”之 地,何为“九龙抢珠”?就是九支山脉均朝向一个龙珠小山。刘伯温的墓地则是位于第四座山脉之上,此处山脉高耸有力,玄武威仪,过脉生巧,三步串珠,外 局则是罗城周密,入首穴开金面有情。但是前朝明堂不大,左边虽有一处品字形山,但是距离太近又天门紧闭,按照杨公经的说法,则是“天门闭,初代不利”。事实也确实如此,长子刘琏,三十二岁就堕井而亡;次子刘琏则在靖难之变吊颈冤死。
但是青龙窜过明堂到了右边,称为“青龙锁喉”,按照杨公经的说法:东宫窜堂过西宫,初代受害必遭凶, 局逼窄小无明水,必主后人自缢翁,若是案砂外局秀,水流东方又发宗。所以刘伯温吩咐其子孙,在两个太岁之后,将青龙方过案处降底,打开天门,使印石分离显示,则可以做到“水流东方又发宗”。
事实也正是印证了此处穴地先凶后吉,其子孙按照其要求改造之后,在宣德一朝,最终为刘伯温平反、子孙个个加官晋爵、并赐建刘基庙后,其子孙后代人丁兴旺,据统计,武阳本地就有55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