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穿过崇福寺弥陀殿的格扇门,在金代壁画上投下斑驳光影。73岁的壁画修复师李建国戴着白手套,用棉签轻拭壁画角落的浮尘:“你看这菩萨的璎珞,用的是‘沥粉堆金’技法,金箔历经800年仍闪着微光——这殿里的每寸壁画,都是金代画工的‘心血日记’。”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朔州“金代艺术三绝”(建筑、塑像、壁画)的集大成者,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年),金皇统三年(1143年)重建后定型。其弥陀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代佛殿,殿内“减柱造”木构、9尊金代彩塑、327平方米壁画,共同构成“北国禅意”的立体画卷。
从“唐代古刹”到“金代巨构”:一座殿的八百年修行崇福寺的厚重,源于它用建筑与艺术见证了北国佛教的兴衰。
“崇福寺的价值,在于‘三个金代之最’。”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张喜斌站在弥陀殿前,“它是现存金代佛殿中面阔最大的(五间),唯一采用‘减柱造’扩大空间的实例,也是金代壁画保存最完整的殿堂。”
这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殿堂,藏着金代工匠的“空间魔法”:
建筑密码:殿内采用“减柱造”(减去6根内柱),仅靠檐柱与梁枋承重,使空间骤然开阔(纵深达18米),比《营造法式》记载的“金箱斗底槽”更显大气;
彩塑群像:9尊金代彩塑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为中心,胁侍菩萨衣袂飘举(用“曹衣出水”技法),天王铠甲刻“联珠纹”(波斯风格),连佛座下的狮子都雕出“舔犊情深”的神态;
壁画遗珍:东西山墙与后檐墙绘《西方净土变》《千手千眼观音》,采用“青绿山水”打底,人物面相丰腴(典型晋北画法),金箔贴出的“宝相花”历经地震仍完整。
“金代壁画比宋代更重‘写实’。”敦煌研究院专家王颖指着壁画中“乐伎反弹琵琶”的细节:“你看她的指甲油用朱砂调蜂蜡绘制,至今未褪色——800年前的‘美妆博主’,技法比现代还精细!”

弥陀殿“减柱造”木构(殿内):观察梁架如何“偷梁换柱”——檐柱与金柱间用“大额枋”连接,替代内柱承重(可租“木构放大镜”20元/台,看榫卯咬合细节);
金代彩塑群(佛坛):重点看“千手千眼观音”(42只手臂持法器,每只手掌心刻“慧眼”)、“韦陀护法”(铠甲缀铜铃,风吹作响),租“彩塑AR导览”(30元/台)触发3D动态演示;
《西方净土变》壁画(东山墙):描绘“莲花化生”“飞天散花”场景,用“叠晕法”画出的云纹如真云流动(每日10:00有免费壁画讲解)。
参观贴士:殿内禁用闪光灯,彩塑区设“静音围栏”;壁画修复室玻璃窗外可观摩修复过程(需提前预约)。
2. 深度研学: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古建测绘课(周末9:30):持卷尺测量弥陀殿“柱高-开间”比例(柱高4.2米,开间3.6米,符合《营造法式》“材分制”),绘制“减柱造”结构图(限20人/场,80元/人);
壁画临摹体验(文创店):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朱砂)在宣纸上临摹“飞天”局部,导师指导“勾线-填色-沥粉”技法(材料费50元/人,成品可带走);
彩塑修复观摩(修复室):近距离观看专家用“黏结剂”修补脱落的彩绘层,了解“最小干预”修复原则(需提前3天在“朔州崇福寺”公众号预约)。
3. 文化沉浸:在古寺中“遇见金代生活”禅意抄经(伽蓝殿):用狼毫笔誊抄《金光明经》,体验“墨香静心”(提供古法宣纸,30元/份);
金代服饰体验(节假日10:00):穿戴复原的“窄袖胡服”“蹀躞带”,在弥陀殿前模仿“金代信众礼佛”姿态(租赁50元/套,含妆造);
法事体验(初一、十五6:00):参与“早课诵经”,听僧众用“晋北官话”唱诵《阿弥陀经》,观“焚香请圣”科仪(免费开放)。
4. 周边联动:串起“朔州金代文化线”应县木塔(车程40分钟):对比崇福寺“金代木构”与木塔“辽代木构”的斗拱差异(崇福寺“斜拱”更繁复);
净土寺(车程30分钟):看“金代藻井”与崇福寺壁画的“沥粉堆金”技法异同;
朔州老城(步行10分钟):逛“崇福寺巷”老街区,尝“朔州抿豆面”“右玉羊肉烧麦”,感受“古寺外的烟火气”。
5. 实用路线:半日精华 vs 全日深度半日精华游(艺术爱好者首选):
08:30 抵达→山门听讲解→弥陀殿看“三宝”→壁画临摹体验→12:00 返程(或赴应县木塔)。
全日深度游(研学首选):
上午:古建测绘课+彩塑AR导览 → 午餐(寺内素斋“罗汉菜”,25元/位)
下午:抄经静心+金代服饰体验 → 法事观摩(若逢初一/十五)→ 应县木塔对比研学
傍晚:逛朔州老城 → 返程。

地址: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94号(导航“崇福寺”,市中心,交通便利)
开放时间:8:00-18:00(旺季4月-10月),8:30-17:00(淡季11月-3月)
门票:免费(需身份证登记),特展/体验项目另收费
导览服务:
免费:每日10:00、15:00人工讲解(集合点:山门)
付费:专家精讲团(298元/10人以内,含测绘工具)
交通指南自驾:太原出发→二广高速→朔州出口(全程280公里,3.5小时),寺外停车场车位100个;
公交:朔州火车站乘“1路”公交至“崇福寺站”(10分钟,票价1元);
高铁:朔州东站乘“旅游专线”至“崇福寺”(20分钟,票价5元)。
注意事项殿内地面为“方砖墁地”(明代铺设),禁止穿高跟鞋踩踏;
临摹体验需用矿物颜料,勿沾染衣物;
法事期间保持安静,勿随意拍摄僧众;
离寺可盖“崇福寺通关文牒”纪念章(山门服务台领取)。
游客故事:与金代画工“对话”“我在壁画里找到了‘时尚元素’!”美术生小王指着“飞天”的飘带:“你看这‘S形’曲线,和我们学的‘敦煌飞天’不同,更显北国豪放——金代画工肯定观察过真实的舞蹈动作!”
“带孩子来认‘中国色’。”太原家长李女士展示儿子的“色彩笔记”:“他用矿物颜料调出了壁画里的‘石青’‘石绿’,说以后画画要学古人‘从自然取色’。”
“修复师的工作太震撼了。”北京游客张先生在修复室留言簿写道:“看到老师用棉签一点点清理壁画,突然明白‘匠心’不是口号,是800年的坚持。”

当我们在弥陀殿触摸“减柱造”的木构智慧,在彩塑前看见“曹衣出水”的衣纹流动,在临摹中调出“石青石绿”的自然之色——崇福寺早已超越古建筑的范畴,成为连接金代与现代的“艺术桥梁”。它用壁画证明:真正的美,经得起时间风化,耐得住岁月凝视。
正如修复师李建国所说:“我们修的不是壁画,是金代画工的心跳。当他们画下‘飞天散花’时,一定没想到800年后,会有人隔着玻璃与他们对望——这就是文明的传承,无声却有力。”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崇福寺。在弥陀殿的壁画前静立,让金代的风穿过格扇门,拂过你的肩头——你会听见,那些沉睡八百年的画工,正用颜料与线条,讲述着一个关于“美”的永恒故事。
记者手记:离寺时遇韩国佛教代表团,团长双手合十:“崇福寺的‘减柱造’与韩国佛国寺相似,东亚佛教建筑的共鸣,藏在每一根梁枋里。”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在交流中看见彼此的影子。
(注:部分体验项目需提前预约,详见“朔州崇福寺”官方公众号;壁画修复观摩限10人/天,建议上午到场。)
【本文图片由崇福寺文物管理所授权使用,体验项目价格以景区公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