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石油国家工业遗产通过复核:港5井与圣灯山气田的文化传承之路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片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环绕中,港5井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座已于1964年完成历史使命的功勋井,如今成为天津市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片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环绕中,港5井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座已于1964年完成历史使命的功勋井,如今成为天津市“十佳不可移动文物”和大港油田传统教育基地。

同样,在四川隆昌的圣灯山下,一座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参观。2019年,这两处工业遗产双双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并在2025年10月顺利通过复核,继续保留“国家工业遗产”称号。

锈迹斑斑的钻塔,古老的炭黑火房,正悄然诉说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峥嵘岁月,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01 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文明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科技、社会与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

我国工业遗产认定工作自2017年启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实施。每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需接受严格的复核评估。

港5井和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作为2019年认定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在2025年成功通过复核,标志着这两处遗产的保护工作达到了国家标准。

港5井是大港油田的发现井和功勋井。1964年12月20日,当钻头进入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约2526米时,港5井发生强烈井喷,喜获工业油流,日产原油19.74吨,天然气3.4万立方米。

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则是新中国最早投入开发的气田之一。气田位于四川省隆昌市西南12公里,自古便有浅层天然气溢出燃烧,明《万历四川总志》有“尝有灯出烟雾中,初为一炬,忽三忽五,俗谓之圣灯”的记载。

02 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

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而不仅仅是冰冷的遗址,是中国石油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已形成多种创新模式。

在玉门油田,一片绵延60多公里的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曾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和第一个石化基地的诞生地。

面对资源枯竭的挑战,玉门人积极转变观念,将石油河、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玉门炼油厂旧址等工业遗迹转变为红色旅游景区。

类似的,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也实现了从工业遗迹到文化地标的转变。自1996年起,当地在旧址上先后修复建成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四川石油会战史馆、炭黑火房等具有重要工业保护价值的建筑主体,展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摇篮”的昔日风貌。

03 石油精神传承与教育功能拓展

工业遗产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保存过去的物质遗迹,更在于传承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力量。中国石油将工业遗产作为弘扬石油精神、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玉门油田,培训中心的常菁铉和他的团队整合梳理了保护区各项遗址资源,设计了多门劳动教育课程。在设计老君庙一号井等现场观摩教育内容时,他们特别在课程中增加了603标杆岗位跟学“巡井”的项目,把对石油精神的传承落实在劳动实践中。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作为传承石油精神的重要阵地,在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参观量突破9万人次,同比增长29.3%。纪念馆组织了“我和我的祖国”、“我与国旗同框”、“听铁人讲党课”等多个专场活动,让参观者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石油精神的力量。

这种教育功能的拓展,使古老的工业遗产成为培养新时代工业文化的重要基地。工业遗产不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活的“教科书”。

如今,漫步在港5井纪念碑前,看着浮雕墙上镌刻的当年会战场面,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在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参观者可以通过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四川石油会战史馆、炭黑火房等建筑,领略“中国天然气工业摇篮”的昔日风貌。

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已经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们不仅仅是静止的遗迹,更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青春之力汩汩涌入,定有更多工业遗产从沉睡中苏醒,成为城市的名片、市民的休闲地、产业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