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盐城原市长李强在连云港落马:政绩工程背后,谁在为腐败买单?

2014年9月17日,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的仕途在一场省级警示教育会后戛然而止。办公室内,这位距离退休仅一步之遥的正厅级官

2014年9月17日,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的仕途在一场省级警示教育会后戛然而止。办公室内,这位距离退休仅一步之遥的正厅级官员被带走调查,其从盐城市长到连云港“一把手”的辉煌履历,瞬间被“能人腐败”的标签所覆盖。他主政之地,曾以大手笔工程书写“发展奇迹”,却也在权力寻租的暗流中,埋下了系统性腐败的隐患。李强的坠落,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对“能人腐败”现象与制度漏洞的深刻警示。

李强 资料图

李强曾是江苏政坛的“能人”代表。在盐城任市长期间,他以雷霆手段推动快速公交(BRT)项目,助力盐城经济总量跃升至江苏第二层次;其强势作风与超大规模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虽带来显著政绩,却也悄然累积了巨额政府债务。2011年调任连云港市委书记后,他复制“盐城模式”,斥资10余亿元建设BRT一号线,并大刀阔斧调整城市规划,试图以城建项目破解“连云港难题”——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经济却长期滞后,甚至面临被宿迁超越的尴尬。

这种“能人”光环,一度让他成为地方发展的“救火队长”。然而,中央巡视组早已指出江苏腐败问题“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而“能人腐败”正是其隐蔽化、智能化的典型表现:政绩与腐败并存,权力在缺乏监督的土壤中悄然异化。

李强的腐败轨迹,深深嵌入城建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连云港,他不仅主导“修路”,甚至对马路牙子的设计细节亲自审定,这种过度干预的背后,是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据媒体披露,其任内大幅调整城市规划,导致众多已批房地产项目搁置,而新项目则往往与他的直系亲属关联紧密。“政商旋转门”现象在此凸显——经商人士直言“总能拐个弯找到李强本人”,开发商与官员的密切勾连,最终演变为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的腐败链条。

更值得警惕的是,李强并非孤立案例。其落马前后,连云港副市长陆云飞、市国资委主任林富平等一众官员相继被查,形成区域性腐败网络。而他的继任者王建华也在2017年被查,两任市委书记相继落马,印证了“围绕关键权力岗位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对政治生态的侵蚀。正如中央巡视组所言,这种腐败“表现形式隐蔽化、智能化”,却因监督缺位而愈演愈烈。

李强 资料图

李强案的核心,是“一把手”权力过大与监督机制失灵的致命结合。其执政风格“强硬、霸道”,常迟到会议,甚至让下午4点的会议拖延至晚上8点,这种权力傲慢折射出制度约束的缺失。他随意修改城市规划、干预具体项目,导致开发区遍地开花却烂尾成灾——如海州某经济开发区,招商时承诺的土地优惠因财政紧张无法兑现,留下空荡厂房与虚假的“开工表演”。这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未能带动经济,反而加剧了财政危机与投资环境恶化。

2014年,江苏省检察系统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1504人,处级以上干部159名,数据背后是系统性腐败的蔓延。李强案揭示:当“能人”的政绩冲动脱离法治轨道,当“一把手”权力缺乏有效制衡,再耀眼的政绩也可能沦为腐败的遮羞布。古龙高认为,连云港需“还清历史欠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并清欠闲置土地,但其根本,在于打破“能人腐败”的制度温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杜绝“表演式招商”与规划随意性。

李强的坠落,是“能人腐败”的缩影,也是时代转型的注脚。连云港的困境仍在延续:经济总量长期省内倒数,物流优势被临沂超越,反腐风暴虽清除了“老虎”,但烂尾工程与投资环境恶化仍待破解。其教训深刻:发展不能唯“能人”论,更需制度护航;政绩不能脱离民生,更需科学论证。

今日之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李强案中汲取教训,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的指示,强化纪检监察与舆论监督,推动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唯有如此,“能人”方能真正造福一方,而非坠入权力迷途。

李强 资料图

“能人腐败”的曲线,终因失去监督而断裂。李强的仕途沉浮,警示我们:制度的笼子必须扎紧,权力的边界不容逾越。在政绩与廉洁的天平上,唯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是永恒的指针。连云港的“历史欠账”需以制度革新偿还,而“能人腐败”的警钟,当为所有执权者长鸣。

(声明: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核实并依法更正、删除或作其他合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