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身体总没劲儿?可能是气血不足!出现这4个信号,尽早调理

“气血为人体之根本”,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有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生活里不少人总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明

“气血为人体之根本”,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有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生活里不少人总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累得慌,其实这很可能是气血在悄悄 “告急”。尤其是过了中年,身体机能逐渐变化,气血运化能力减弱,若不及时留意信号、温和调理,可能会让不适感慢慢加重。

很多人会疑惑,自己三餐规律、也没生病,怎么会气血不足呢?此情形与我们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休戚相关,如同丝线交织,在生活的锦缎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深刻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医认为,气血的生成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长期熬夜会耗伤阴血,过度劳累则会透支气的能量,就连长期情绪郁结,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就像《景岳全书》中所说:“气血相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着血在体内循环,血滋养着气的生成,一旦其中一方亏虚,另一方也会受影响,进而出现各种身体信号。

想要判断自己是否气血不足,不妨留意这几个温和的信号。首先是面色与神态,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有光泽,眼神明亮;若长期面色萎黄、暗沉,眼神疲惫无神,就算睡够觉也难缓解,可能是气血滋养不够。其次是精神状态,总觉得疲惫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正是 “气虚则乏力,血虚则神疲” 的表现。再者,手脚状态也能反映气血,天气不冷却总手脚冰凉,指甲苍白、没有月牙,或者指甲容易断裂,都是气血循环不畅、滋养不足的信号。还有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夜里容易醒,或者多梦易惊,中医认为这是气血不足以安神的表现,长期下来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调理气血不用刻意追求 “猛药”,关键在温和滋养、循序渐进。首先要顾好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生成的源头,日常可以多吃些山药、红枣、桂圆、小米等温润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长期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损伤脾胃功能。其次要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此时是肝脏造血的关键时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让气血得到充分修复。适当的温和运动也很重要,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不过要避免过度运动反而耗伤气血。另外,情绪调节也不能忽视,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气血瘀滞,不妨多培养些兴趣爱好,保持心情舒畅,让气血运行更顺畅。

需要注意的是,气血调理是一个慢过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调理方式也可以灵活调整。如果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头晕、心慌等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调理方案。不用过度焦虑,只要及时关注身体信号,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滋养,气血就会逐渐充盈,身体也会慢慢恢复活力。毕竟,养生之道的核心,向来是遵循身体的自然规律,以温和之态悉心呵护。不激进、不盲目,顺应身体节奏,才是养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