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对于住在深圳的赵晓冬一家,这句话不是电影台词,而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每一天。[沙尘暴]
2022年年底,他们27岁的独生女雨婷因意外去世,家里的天塌了,整整半年,这个家安静得可怕,后来赵晓冬开始做一件事,他把女儿从小到大的影像找出来,一段段剪辑,配上她爱听的音乐,做成短视频。

他在社交平台建了一个合集,取名《雨婷在天堂一定很快乐》,一天一天,一集一集,这个合集竟更新了五百多集,静静吸引了超过二十万陌生人的目光,赵晓冬说是《寻梦环游记》点醒了他:只要记忆还在,离去的人就未曾真正走远。
2025年10月,赵晓冬的账号更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消息:比雨婷小30岁的妹妹来了,她叫雨初。

他们给她取名“雨初”,意思是雨过天晴,一切从头开始,那些一直默默关注这个家庭的网友纷纷涌来留言,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最适合做父母的人,终于再次成为了父母。”这句话下面,是成千上万个点赞。
今年十一月初,当记者走进赵晓冬的家,雨婷的房间仍和她离开时一模一样,墙上的照片里,她笑容灿烂;床头的公仔,是她小时候抱着睡觉的;书架上的书,还保留着她翻阅的痕迹,这个房间凝固了三年的时光。

如今却被新的声音打破,婴儿的啼哭、咿呀学语,还有奶瓶碰撞的细响,让沉寂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有了温度,有了生机。
女儿刚离开的那段日子,是夫妻俩最艰难的时期,赵晓冬回忆,那时看什么都是灰的,一想到未来漫长的日子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人就仿佛被抽空了力气,不知该如何迈出下一步,他妻子的悲伤更深,情绪长时间陷在低谷,让他倍感忧虑。

正是对彼此、对未来残存的责任感,让他们商量后做出决定:通过医学辅助生育,迎接一个新生命,他们期盼这个孩子,能像一束微光,照进他们灰暗的生活。

赵晓冬特别认真地强调:“雨初是雨初,雨婷是雨婷,小女儿从来不是大女儿的替代品。”他打了个比方:“父母的爱,不是做除法,把一份爱分给两个人;而是做乘法,对每一个孩子的爱都是完整且独立的。”他们对雨初最大的期望,和她姐姐一样,仅仅是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

而这个小小婴孩的到来,的确像一缕春风,悄无声息地融化着这个家里的寒冰,家里的对话多了,偶尔还能听到笑声,赵晓冬说他和妻子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肩头那种沉重的压力,感觉轻了一些。

过去三年,还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就是屏幕另一端的“互联网家人”,无数陌生人通过长长的留言、简单的鼓励,汇聚成一股暖流,赵晓冬对此满怀感激,他说最黑的夜总算熬过去了,人得向前走,只有向前走,才能一点点从痛苦的泥沼里挣脱出来。

看了赵晓冬一家的故事,真的被深深打动,网友们的评论铺天盖地,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么几种温暖的声音。
“看到雨初来了,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这是最好的礼物!”
“雨婷派小天使来陪伴爸爸妈妈了,一定要幸福!”
“爱是乘法,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新生命是治愈伤痛的良药,祝福这一家未来全是阳光。”
“500多集视频,这不仅仅是剪辑,是日日夜夜的思念,父爱如山。”
“他用一种最温柔的方式,为女儿建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没有让雨婷被遗忘。”
“我弟弟也离开十年了,妈妈一直走不出来,看到这个故事,我好像也看到了一点光。”
“失去了至亲的人才懂,那种灰色的日子有多难熬,向前走需要巨大的勇气,他们太不容易了。”
“雨初是带着全家人的爱和无数网友的祝福出生的,她不是替代品,是一个全新的、被期待的生命。”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可以延续,爱也可以,这种勇气让人敬佩。”
生命的来去从不由人,但记忆与爱如何延续,却是生者可以书写的答案,你是否也有过失去重要之人的经历?又是如何带着那些珍贵的记忆,继续走下去的?期待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留下一句温暖的话。
信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