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时候,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又创下了新高,多达 1222 万人,可就业率只有 55.5% 。就业竞争特别激烈,未来职业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毕业生把 “稳定” 当成了找工作的关键诉求。
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编制保障,职业发展的路子也很清晰,凭借这些优势,成了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的热门选择。
为了响应国家 “稳就业” 的政策,各地事业单位一直在扩大招聘规模。
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招聘遵循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原则,对应聘者的国籍、专业匹配度、身体条件等基本资格都有明确要求。而且,会通过分类考试、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来选拔人才。
这种选拔机制 “门槛清楚、流程透明”,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还通过一些政策精准满足青年的就业需求。
河南一县事业单位招聘被质疑“萝卜岗”,专科不限专业,本硕要求多;用人单位:领导定的,按岗位需要设置2025 年,驻马店市进行事业单位联考招聘。在这当中,新蔡县招商服务中心有个岗位的招聘条件有点奇怪,专科生报考不限专业,可对本科生和硕士生却设置了好多要求。这种情况一出现,就引起了网友的质疑。

面对质疑,该单位工作人员说,这些招聘条件是领导定的,是按照岗位实际需要来设置的,并不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人量身打造的。不过即便这么解释了,公众心里的疑虑还是没有完全消除。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纳闷的,一个岗位对专科生不限专业,反而对本硕毕业生提出了一堆具体要求。虽然单位回应说这是“按岗位需要设置,不是为某人特定”,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还是有些值得讨论的地方。
🤔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奇怪?这种“高学历要求多,低学历反而不限”的设置,和咱们通常的认知有点相反。一般来说,学历越高,专业限制应该越宽松才对。现在这种情况,难免会让人心里犯嘀咕:

感觉有点“双重标准”:同样一个岗位,为什么对专科生敞开大门,对本硕学生却设了更多门槛?这确实容易引发“是不是特意为某人量身定制”的猜测。
专业和岗位真的匹配吗? 如果这个岗位确实需要特定的专业技能,那为什么专科任何专业都能报?如果不需要,那又何必限制本硕学生的专业呢?这看起来有点矛盾。
🧐 招聘单位可能怎么考虑的?虽然这事儿看起来有点不合常理,但招聘单位可能也确实有自己的考虑:

需求多样化:单位可能是想招不同背景的人。比如,专科生可能更侧重实践操作,所以不限专业;而本硕生可能更偏向规划、研究类工作,所以对专业有要求。
吸引不同人才:不限专业能吸引更多专科生来报,而明确专业要求也能帮单位精准找到需要的高学历人才。
不过,就算单位有自己的理由,既然引起了公众的质疑,最好还是能把设置这些条件的具体原因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再解释得更清楚一些,避免大家猜测。
💡 如何让招聘更让人信服?
其实,类似“招聘条件设置不合理”的争议之前也出现过不少。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试试:
把要求写清楚:在发布招聘公告时,如果能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这样设置条件(比如,岗位需要哪方面的具体能力),大家的疑惑会少很多。
多听听反馈:设置招聘条件前,可以多调研一下,或者提前公布草案收集意见,能减少公布后的争议。
总的来说,招聘单位当然有权根据岗位需要设置条件,但如果条件看起来不太寻常,主动把原因说清楚,这样既能打消大家的疑虑,也是对所有考生更负责任的做法。
你觉得呢?如果身边有朋友遇到这种招聘条件,你会建议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