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山东菏泽:打造牡丹IP 绽放国色芳华

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牡丹出口示范区,10余名村民忙着对即将“出海”的牡丹种苗进行加工作业,经过挑拣冲洗后,还

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牡丹出口示范区,10余名村民忙着对即将“出海”的牡丹种苗进行加工作业,经过挑拣冲洗后,还要依次完成药物浸泡、检验检疫、熏蒸等系列流程,才能达到出口标准。

“这些牡丹种苗将出口韩国,今年已有5个韩国企业引进牡丹种苗6万余株。”菏泽牡丹商会会长吴勇华介绍,自2002年韩国首次从菏泽引进牡丹种苗以来,累计进口量已超过180万株。据介绍,菏泽牡丹苗木对全国牡丹种植的供应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

牡丹是牡丹区的最大特色和最亮丽名片。当地通过持续创新、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让菏泽牡丹IP从绽放走向“长红”,实现长期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让高质量发展更有灵气和朝气。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巩固牡丹IP地位的重要手段。牡丹区是牡丹产业的先行者,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挖掘牡丹价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到120余家,研发生产的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食品等260余种产品俏销市场,年产值逾100亿元,“美丽产业”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

牡丹区通过深挖牡丹文化内涵,夯实了牡丹IP影响力的基础。以菏泽牡丹为题材的电影、戏曲、书画等备受市场欢迎,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汉服、牡丹麦秆画等各类牡丹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在吴店镇民间艺人马宪荣的手中,一根根普通的麦秆,经过剪段、烫熨、烙画等10余道工序,便成了一幅幅画面饱满、古色古香的麦秆牡丹画,成为装扮空间的美丽饰品。为进一步传承发扬好这项非遗技艺,马宪荣经常到研学基地、学校等场所进行麦秆画教学;并在工作室将麦秆画制作技艺义务传授给当地村民,使之成为群众足不出户的“指尖经济”。

为让牡丹IP“长红”,牡丹区融合牡丹芍药的华美、黄河文化的壮阔、红色文化的厚重、绿色生态的优美,传统乡村的宁静、城市休闲的舒适等元素,策划推出10余条以“休闲、观光、研学、黄河、红色、乡村、城市漫游”等为主题的“打卡花样菏泽”系列精品线路,游客可以走进景区沉浸式感受菏泽牡丹绘就的国色芳华。(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亮 郜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