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企业近亿元损失,1700 万补偿款何时付?
伟大的先进奋斗者们办事,向来以民心为根本,以信誉为生命。而河北文安县一起拖延六年的招商纠纷,恰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地方工作的弊病—— 脱离了群众,失了信用,再好听的口号,也只是空响。更提醒我们:脱离群众、失信于民的事,断不可为。


(公平、正义、 诚信、民生)
招商风波
事情要从 2013 年说起。时年50岁的柳先生怀着建设家乡文安县的热忱,应当地工业园区之邀返乡投资,带着年产400万㎡复合保温板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承诺明确地价、一年内落实土地相关手续,听到这些承诺,让柳先生动了心。柳先生在两年内,从专利谈判到厂房建设,办公楼封了顶,车间成了形,眼看自己的A公司就要投产,工业园区却突然变了卦,提出要变更用地合作方式。
分歧刚起,更波折的情况来了。2016 年,当地以相关不当理由介入,A公司法定代表人被无辜采取强制关押措施近两年,柳先生本人也一度面临网上追逃。所幸案情终于真相大白,这一处置最终被认定为刑事错案:涉事土地本符合规划用途,而相关执法程序存在疏漏。直至 2018 年底相关处置撤销,但企业早已因资金链断裂、合作方撤资而破产,经营损失近亿元。

(公司投资项目备案证,图片由柳先生提供)
偏差要纠正,承诺要兑现,这是最基本的道理。2019 年底,工业园区与柳先生协商,承诺补偿 1800 万至 2000 万元;2021 年,前后两任园区负责人更是与柳先生三方确认 “补偿款两年内付清”。可承诺成了空话:六年过去了,至今还差1700万补偿款迟迟没有兑现,究竟还要等到何时才能还清呢?
但大家都知道:公道这东西,不该总让老百姓等得太久。毕竟,民心不是野草,不可以随意践踏;承诺也不是废纸,不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随便丢弃。
信访维权之路
在这6年里,柳先生一家的日子过得艰难万分:因为这起变故,柳先生流离失所,两年间搬了九次家,每次都像逃难一样;身体也因这起事情搞垮,吃药看病还需借债;孩子面临着高额的学费支出;昔日的创业者成了整日为生存奔波的信访人。
眼看补偿款迟迟无望,信访成了柳先生最后的合法途径。柳先生找信访部门维权申诉,省里按程序将案件交办市里,市里又转交给文安县办理,最后又被“踢皮球”一样推给工业园区。可园区竟意图欲以 “需等新项目推进再议” 为由拖延,全然不顾此前的协商和承诺。
今年10月,即便省级相关部门指出 “产业园无信访受理主体资格,信访事项按规定最晚应于 9 月 6 日前办结,现在都超期了,当地县里应立即落实补偿”。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文安县里仍无实质性行动。
古语说 “民无信不立”,地方治理更是如此。如今根据上面指示 “优化营商环境”,可招商时热情积极,遇事却推诿扯皮,这样的作风只会寒了群众与投资者的心。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喊口号,要靠实打实的行动。某些干部把群众的信任当儿戏,把承诺当 “空头支票”,这不是小问题,是脱离群众的大问题。
柳先生的诉求总结便是以下三条,每一条诉求都简单又迫切:
1.盼补偿兑现解燃眉之急:请求当地县政府按协议约定,立即兑现剩余 1700 万元补偿款。这笔钱对柳先生而言,不只是企业损失的弥补,更是给孩子交学费、买药治病的 “救命钱”,能让几年来的捉襟见肘喘口气。
2.盼追究责任明是非:希望上级部门调查案件中存在的失职行为,对拖延补偿、敷衍信访的相关工作人员追责,不能让 “踢皮球” 的人毫无担当,更要还企业一个清白。
3.盼损失协商有说法:针对企业因项目停滞、资产闲置产生的生产经营损失,恳请与政府相关部门坐下来协商,给出合理的其他赔偿方案,让多年的付出有个合理交代。
柳先生的维权之路还在继续,他把所有材料整理好放进背包,“只要事情还没解决,我就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拿到我该拿的补偿和赔偿,讨回该有的公道。”
我们期待上级部门能持续跟进督办,推动补偿落地、责任落实,彻底解决问题,让公道早日昭彰。要知道,民心是最大的根本,失信是最大的危险。这起拖延六年的纠纷,必须解决好,也必然要解决好 —— 因为公道从来不会缺席,民
心永远不可辜负。
事件后续进展如何,媒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