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藏在长子县的“宋代彩塑博物馆”:山西长治法兴寺,这座“唐宋元明四朝古刹”成了古建迷的“终极朝圣地”

“站在圆觉殿内,盯着十二尊宋代彩塑的‘眼睛’——菩萨低眉,罗汉怒目,连衣纹上的金箔都泛着千年柔光。导游说,这些彩塑没用一

“站在圆觉殿内,盯着十二尊宋代彩塑的‘眼睛’——菩萨低眉,罗汉怒目,连衣纹上的金箔都泛着千年柔光。导游说,这些彩塑没用一根钉子,全靠木骨泥胎‘立’了近千年,比《营造法式》还早30年。”近日,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小陆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法兴寺彩塑视频,单条点赞破70万。这个藏在长治市长子县东南隅、距市区30公里的“深山古刹”,今夏游客量同比激增410%,其中古建专业学生、雕塑艺术爱好者、佛教文化寻访者占比超80%,被网友称为“中国宋代彩塑活化石”“被低估的唐宋元明四朝艺术宝库”。

记者实地探访并结合文保专家、文旅部门解读发现,法兴寺的走红绝非偶然——它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罕见的“四朝建筑叠压”范本,更因“唐塔巍峨、宋塑精绝、明塔奇巧”的三重艺术巅峰,让1000年间的建筑智慧与雕塑艺术以最本真的姿态重现在当代人眼前。这份从“古寺里”提炼的“漫游指南”,或许能帮你读懂它的震撼。

历史密码:1000年古刹,藏着“唐宋元明”的艺术年轮

“法兴寺的‘贵’,在‘全’。”长子县文保中心主任王瑞介绍,法兴寺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初名“慈林寺”,唐咸亨四年(673年)改名“法兴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次大修,现存建筑以唐、宋、明为主——燃灯塔(唐)、圆觉殿(宋)、舍利塔(明)三组核心文物,串联起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史”,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古代寺院演变的活标本”。

这座“千年艺术博物馆”的珍贵,在于三个“时代之最”:

最古的唐塔遗韵:寺内“燃灯塔”高2.6米,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建于唐大历八年(773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独立砖塔之一。塔身雕饰“莲瓣”“卷草”纹,塔刹为仰莲宝珠,“虽小却精,是唐代砖雕艺术的‘微缩教科书’”;

最绝的宋塑精品:圆觉殿内12尊宋代彩塑(含6尊菩萨、6尊罗汉),是现存宋代寺观彩塑的巅峰之作。菩萨像发髻高挽,衣纹流畅如“吴带当风”;罗汉像或怒目圆睁,或合掌沉思,比晋祠宋塑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连脚下的‘莲台’都雕出了花瓣的翻卷层次”;

最奇的明塔玄机:寺后“舍利塔”(又称“石舍利塔”)高约17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石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塔身雕刻“飞天”“力士”“伎乐”,最妙的是塔基须弥座束腰处,刻有“十二生肖”“二十四孝”故事,“把佛教信仰与中国传统伦理完美融合”。

“很多人只看‘彩塑’,却不知法兴寺是‘中国宗教艺术的时空走廊’。”王瑞指着圆觉殿的“减柱造”解释:殿内仅留两根金柱,扩大了礼佛空间——这种设计源自唐代“敞亮庄重”,又融入宋代“简约实用”,“连梁枋上的彩绘,都可见唐代‘青绿彩画’向宋代‘五彩遍装’的过渡。”

玩法指南:4类游客的“法兴寺深度漫游手册”,从看塑到懂艺术

法兴寺的魅力在于“小而精”——占地仅2.3万平方米,却浓缩了唐宋元明的艺术精华。结合游客反馈,记者梳理4种特色玩法:

1. 古建研学:跟着文保专家“解码”宋塑密码

推荐路线:山门→燃灯塔→圆觉殿→舍利塔→文保工坊。重点听:

文保所专家讲解“宋代彩塑的‘传神’技艺”:为何菩萨像“嘴角微扬”?罗汉像“衣纹褶皱”藏着什么力学原理?“宋人塑像,既重形似,更重心似,连手指的关节都符合人体解剖”;

对比参观“修复现场”:看工匠用传统“草泥贴金”工艺修补圆觉殿彩塑(需提前预约,仅限工作日);

体验“泥塑临摹”:亲手捏制1:10的“宋代罗汉头像”,学习“揉泥、开脸、贴金”步骤,“原来宋塑的‘灵气’,全在指尖的分寸感。”参与的学生惊叹。

“带娃来上了堂‘活的雕塑课’,他现在画人物,会先观察‘衣纹怎么跟着动作走’。”太原艺术生小吴说。

2. 摄影创作:捕捉“宋塑光影”的千年诗意

最佳时段:清晨7:00-8:00(阳光斜照圆觉殿,彩塑面部轮廓柔和,衣纹投影如流动的水墨);

黄金角度:站在圆觉殿中央偏北位置,仰拍菩萨与罗汉群像,镜头从左到右平移,记录“从慈悲到智慧”的表情变化;

创意玩法:用微距镜头拍彩塑细节——菩萨发间的“步摇”(金箔镶嵌的珍珠)、罗汉手中的“念珠”(每颗直径仅2毫米)、莲台花瓣的“卷边”(刀工细如发丝)。“上周有位摄友拍了组‘宋塑的一天’,从晨光到暮色,每帧都像古画。”本地摄影师老郭说。

3. 文化寻踪:在“唐宋元明”里串起信仰脉络

听老匠人口述:75岁的古建修复师李师傅会坐在燃灯塔旁,讲“当年修塔,发现塔基有唐代绳纹砖,证明它比县志记载的还早50年”;

看民俗展演:长子县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举办“法兴寺庙会”,有上党梆子《法兴寺传奇》、剪纸展(剪“十二圆觉”“飞天”纹样);

访民间记忆:寺前“法兴村”里,82岁村民王奶奶能说出“法兴寺的‘法兴’二字,取自‘佛法兴盛’,唐代皇家曾赐名‘大法兴寺’”的故事,“老辈人说,寺里的香火,旺了1600年。”

4. 亲子体验:穿宋服做“一日小沙弥”

法兴寺是“山西省首批非遗研学基地”:

提供宋代服饰租赁(含儿童款,还原“小沙弥”造型,穿交领襦裙、束发巾);

设“泥塑体验”工坊:跟非遗传承人学捏“宋代罗汉”(用陶泥捏出基本形态,晾干后上釉烧制),“孩子捏的‘怒目罗汉’,连眉毛都竖起来了!”参与家庭反馈;

定期举办“古建测绘”活动: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圆觉殿的柱距、斗拱高度,绘制简易建筑图,“比玩乐高更有成就感!”小学生乐乐说。

实用攻略:交通、门票、避坑全指南

交通:

高铁:从太原乘高铁至长治南站(约1小时,票价80元),转乘公交101路至“长子县汽车站”(40分钟,5元),再打车15分钟到法兴寺(约20元);

自驾:北京→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长治绕城高速→长子出口,全程约4.5小时;西安→包茂高速→青兰高速→长治绕城高速→长子出口,全程约5.5小时。景区有1个停车场(山门前),收费10元/天,凭当日门票免费1小时。

门票与开放时间:

门票30元(含讲解器);

开放时间8:30-17:30(旺季4-10月),17:00停止入场;冬季8:30-17:00(16:30停止入场)。

住宿推荐:

寺旁民宿:法兴寺“山月小筑”(农家小院改造,标间约160元/晚,老板会做“长子炒饼”“羊汤面”当早餐);

县城酒店:长子县鹏程宾馆(三星级,距景区20分钟车程,含早餐,标间约200元/晚,设施齐全);

特色体验:寺内“禅意客房”(仅2间,需提前预订,推窗见圆觉殿,夜听松涛)。

餐饮必尝:

长子炒饼(寺前“老周面馆”,烙饼切丝配猪肉丝、豆芽,锅气十足);

羊汤面(山脚下“王记面馆”,羊骨熬汤,配手擀面,冬日暖身);

炒核桃(景区文创店,选用本地薄皮核桃,香酥不腻,可作伴手礼)。

避坑提醒:

禁止触摸彩塑、木柱(汗液会腐蚀颜料与泥胎),禁止使用闪光灯(加速彩绘褪色);

圆觉殿地面为方砖,部分区域有磨损,穿防滑鞋,老人小孩需家人搀扶;

周边“古董摊”售卖的“法兴寺旧构件”多为仿品,建议到“长子县博物馆”选购正规文创(如“十二圆觉”书签、“燃灯塔”拼图);

夏季紫外线强,备防晒帽、墨镜;冬季部分木柱结霜,小心慢行。

行业观察:法兴寺走红,是“宋塑艺术”的觉醒

“法兴寺的爆火,本质是‘宋代彩塑价值’的重新发现。”山西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过去游客更关注“云冈石窟”“晋祠”等经典景区,如今开始好奇“一座小寺如何藏着整个时代的雕塑密码”——法兴寺用圆觉殿的十二圆觉证明,“小殿宇”里藏着大艺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游客中,雕塑爱好者、古建学生占比52%,其中不少人自发绘制彩塑线稿、制作短视频科普,这比单纯看景更有意义。”

文保中心主任王瑞透露,法兴寺正推进“数字宋塑”工程:用3D扫描建立彩塑毫米级模型,未来游客可通过VR“放大”看菩萨的“睫毛根根分明”“衣纹褶皱里的矿物颜料”;开发“泥塑拼搭”互动小程序,让年轻人在手机上体验“从陶泥到彩塑”的塑造过程。“我们要让法兴寺不仅是‘看’的地方,更是‘懂’的空间,把宋代雕塑技艺变成可传承的文化基因。”

从唐代的砖塔到明代的石塔,从宋代的彩塑到今天的镜头聚焦,法兴寺用1600年光阴证明:真正的“顶流”,从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靠“艺术本身的生命力”。正如小陆在笔记结尾写的:“离开时,我摸了摸圆觉殿的柱础——那些刻着莲花的石头,仍在静静讲述‘一座古寺的千年艺术传奇’。”

(注:文中信息综合文保部门资料、游客采访及古建专家解读,无商业推广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