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玄武门之变“十人天团”:从巅峰到落幕,命运竟如此不同

玄武门之变:一场改变唐朝命运的豪赌**隋末唐初,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李渊在晋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推翻隋朝,建立了大
玄武门之变:一场改变唐朝命运的豪赌

**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李渊在晋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推翻隋朝,建立了大唐王朝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代。然而,随着唐朝的建立,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也在悄然酝酿。

李渊称帝后,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南征北战,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麾下更是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反观太子李建成,虽坐镇后方,处理政务,却在军功上远不及李世民 ,在威望上也逐渐被李世民超越。

李建成深感李世民对自己太子之位的威胁,于是联合齐王李元吉,试图打压李世民的势力。他们在李渊面前不断诋毁李世民,甚至设计谋害他。而李渊在这场争斗中,态度摇摆不定,既不想轻易废黜李建成,又对李世民的功劳和实力有所忌惮,采取的平衡策略不仅未能平息矛盾,反而让双方的斗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与他的谋士们意识到,若不采取行动,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经过深思熟虑,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而政变的地点就选在了玄武门。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宫门,是进出皇宫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控制了玄武门,就能掌控皇宫的局势。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一场决定唐朝命运的生死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玄武门之变 “十人天团” 都有谁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中,有十位勇士紧紧追随李世民,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这些人在政变前,有的是李世民的亲信谋士,有的是他麾下的得力战将,他们与李世民有着深厚的情谊和紧密的利益联系。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出身名门,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他的妹妹便是后来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无忌自幼与李世民交好,早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已成为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参与了唐朝建立过程中的诸多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与李世民情谊深厚,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

尉迟敬德,原名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朔州人。他原本是刘武周的部将,在武德三年归降李世民 。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武艺高强,擅使铁鞭,在战场上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深得李世民的器重和信任,成为秦王府的重要将领。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旬邑人,早期便加入了李世民的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以作战勇猛、足智多谋著称,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在秦王府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乐人,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在徐世勣(即李勣)和尉迟敬德的引荐下,进入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幕僚 。他足智多谋,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中,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为其出谋划策。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亲卫将军,归降李世民后,成为秦王府的一员 。他作战勇敢,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秦王府中逐渐崭露头角,受到李世民的赏识。

公孙武达,京兆栎阳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人,隋末从军,以豪侠闻名 。李渊父子兵进渭北时,他投奔李世民,成为秦王府右三军骠骑,跟随李世民多次征战,立下战功,是秦王府的得力战将。

独孤彦云是隋朝右卫大将军独孤楷之子,出身名门 。他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中,选择支持李世民,成为秦王府的重要将领之一,为李世民效力。

杜君绰归附唐朝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与了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等诸多战争,以勇猛善战著称 ,在秦王府中积累了一定的战功和威望,深受李世民信任。

郑仁泰参加过晋阳起兵,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他在统一战争中立下功劳,后成为秦王府的将领,虽然在政治地位上相对较低,但在军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能力,为李世民所倚重。

李孟尝在隋朝末年入山为盗贼,后归附唐朝 ,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为将。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凭借自己的勇猛和忠诚,在秦王府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十人虽然出身不同、背景各异,但都在玄武门之变中,与李世民站在了同一条船上,为李世民夺取皇位的这场豪赌,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各成员命运走向长孙无忌:从权力巅峰到悲惨落幕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那可谓是亲上加亲、铁上加铁 。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已经是他的心腹谋士,两人不仅是布衣之交,后来还成了郎舅关系。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想尽办法打压李世民,将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都赶出了秦王府 ,唯有长孙无忌始终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身边,不离不弃。

在这场政变中,长孙无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谋划作用。他力劝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政变,还秘密联络各方势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智囊。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的坚定支持和精心谋划,李世民想要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恐怕要困难得多。

李世民登基后,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和重用更是达到了极致。他被任命为宰相,封齐国公,后又徙封赵国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在朝堂之上,长孙无忌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为 “贞观之治” 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云突变。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即位。李治想要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他认为武则天出身低微,且心机深沉,不适合母仪天下。这一反对意见,彻底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岂是轻易善罢甘休之人?她联合许敬宗等人,诬陷长孙无忌谋反 。唐高宗李治昏庸无能,竟然轻信了这些诬陷之词,将长孙无忌削职流放至岭南。最终,长孙无忌在流放地被逼自缢而死,一代权臣,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尉迟敬德:猛男的传奇与 “社死” 瞬间

尉迟敬德是一员猛将,原本是刘武周的部将,后来归降李世民 。他作战勇猛,在战场上就像一台 “人形推土机”,无人能挡。刚投降唐朝的时候,很多人怀疑他会反水,劝李世民杀了他 ,但李世民独具慧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他。尉迟敬德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多次在关键时刻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更是大放异彩,堪称 “MVP 选手”。李世民在追杀李元吉的时候,不小心马失前蹄,被李元吉追上,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如 “超级赛亚人” 一般及时赶到,大喝一声,吓得李元吉转身就跑 。尉迟敬德哪能放过他,纵马追上,一枪就结果了李元吉的性命,救下了李世民。

后来,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听闻李建成被杀,纷纷赶来攻打玄武门 。尉迟敬德毫不畏惧,手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大声呼喊,那些太子的部下见此情景,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溃散。随后,尉迟敬德又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直接闯入宫中,向唐高祖李渊 “逼宫” 。李渊看到浑身是血的尉迟敬德,吓得不知所措。尉迟敬德以保护李渊为名,实则是逼迫李渊下旨,让诸军都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 。李渊无奈,只好照办,至此,李世民彻底掌控了局势。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因功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可谓是功成名就。不过,这猛男也有 “翻车” 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大摆宴席,宴请群臣 。在宴会上,尉迟敬德因为座位排序的问题,觉得自己功劳大,座位却没别人好,当场就暴脾气发作,和任城王李道宗吵了起来 。李道宗想要解释,尉迟敬德却越说越激动,一拳就朝着李道宗的眼睛打去,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十分生气,当场就拿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彭越的事情来警告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吓得冷汗直冒。从那以后,尉迟敬德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居功自傲。晚年的尉迟敬德,远离朝堂纷争,回家养老,一心沉迷于炼丹、奏乐,安安稳稳地活到了 74 岁,也算是善终了 。

侯君集:“战神” 的自我毁灭之路

侯君集早期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 “战神” 级人物 。他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积极参与谋划,为李世民出了不少力,也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的仕途一帆风顺,官职不断升迁。

贞观年间,侯君集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协助李靖取得了重大胜利 。后来,他又独自带兵出征,灭掉了高昌古国 。这场战役,让侯君集威名远扬,成为了唐朝的名将之一。然而,功成名就之后的侯君集,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他在灭了高昌古国后,利欲熏心,带头私吞珍宝,还擅自处理俘虏,完全不把朝廷的规矩和皇帝的威严放在眼里 。回朝后,他的这些行为被揭发,李世民虽然念及他的功劳,没有严惩他,但还是将他关进了大牢 。

这件事情让侯君集心生怨恨,他觉得自己为唐朝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因为这点小事就被惩罚,实在是不公平 。从此,他对李世民的忠诚度大打折扣。正好此时,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李世民废黜,想要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李承乾知道侯君集对李世民心怀不满,于是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联系上了侯君集 。侯君集鬼迷心窍,竟然答应帮助李承乾谋反 。

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告发了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和痛心,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的得力战将、心腹之臣,竟然会背叛自己 。最终,侯君集因谋反罪被判处死刑,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岭南 。一个曾经的 “战神”,就这样因为自己的贪婪和野心,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

张公瑾:英年早逝的功臣

张公瑾原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归降唐朝,被李世民召入幕府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对于是否发动政变还犹豫不决 。张公瑾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他一把打掉了李世民用来占卜的龟壳,言辞恳切地说:“占卜是为了决疑,如今事情已经十分明了,没有什么可疑惑的,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利,难道就不行动了吗?” 这番话,让李世民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

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公瑾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冯立、薛万彻等人率领大军赶到玄武门,想要为太子和齐王报仇时 ,张公瑾独自一人,凭借着过人的勇力,关闭了玄武门,将冯立等人挡在了门外 。他的这一行动,为李世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让李世民能够顺利地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控制住了局势。

玄武门之变后,张公瑾因功被封为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 。此后,他继续为唐朝效力,在抵御突厥入侵等战役中表现出色 。他多次上表朝廷,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如实行屯田等,为唐朝的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天妒英才,张公瑾在贞观六年(公元 632 年)就因病去世,年仅 39 岁 。李世民得知张公瑾的死讯后,悲痛万分,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 。后来,李世民还将张公瑾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以表彰他的功绩 。张公瑾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果敢和忠诚,以及为唐朝所做出的贡献,都被人们铭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刘师立、公孙武达、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默默奉献的 “打工者”

刘师立原是王世充的亲卫将军,洛阳平定后,被李世民赦免死罪,并被引用为左亲卫 。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密谋,在政变中表现英勇,为李世民夺取皇位立下了功劳 。政变后,他升任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 。此后,他继续为唐朝征战,曾奉命征讨吐谷浑,立下战功 。最终,他正常病逝,也算是安享了晚年。

公孙武达隋末从军,以豪侠闻名 。李渊父子兵进渭北时,他投奔李世民,成为秦王府右三军骠骑 。在统一战争中,他跟随李世民多次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玄武门之变中,他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为李世民保驾护航 。李世民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检校右监门将军 。贞观初年,他出任肃州刺史,在抵御突厥入侵的战斗中,他率领精兵两千,在张掖河大败突厥 ,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玺书褒奖,后迁为左监门将军 。他一生为唐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去世,死后陪葬昭陵 。

杜君绰在隋末归附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加过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等诸多战争 ,以勇猛善战著称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随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内,亲手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为李世民登基扫清了障碍 。李世民即位后,他晋升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后来,他在高宗朝参与征讨高句丽战役,以功拜左领军大将军,后转任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 。公元 662 年,他在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

郑仁泰很早就加入了秦王李世民的幕府,曾参与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 ,为唐朝的统一立下了功劳 。玄武门之变后,他晋升为游击将军 。在贞观朝,他屡获升迁,官至左屯卫将军,封同安郡公 。在高宗朝,他历任灵盐二州都督、右武卫大将军 。公元 661 年,他率军讨伐铁勒,虽然在战争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损失惨重,但他依然为唐朝的边疆安全尽心尽力 。公元 663 年,他卒于凉州都督、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任上 。

李孟尝起初投效瓦岗军,后追随王君廓投降唐朝,被李世民召入麾下 。在玄武门之变前,他已进位上柱国 。在贞观朝,他历官右骁卫将军、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曾大破突厥,获封汉东郡开国公 。在高宗朝,他历任右监门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终迁至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 。公元 666 年,他暴卒于长安府第之中,死后被准予陪葬昭陵 。

这五人虽然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知名度不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但他们同样为李世民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政变后,他们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不错,得以正常病逝,安享晚年 。

独孤彦云:为国家尽忠的勇士

独孤彦云出身名门,是隋朝右卫大将军独孤楷之子 。他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成为了秦王府的重要将领之一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参与了行动,为李世民夺取皇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政变后,他因功被封为幽州都督、历阳郡公 。

独孤彦云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而是继续为唐朝的边疆安全效力 。在唐朝与突厥的战争中,他奉命出征,与突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然而,在一次与突厥颉利可汗的战斗中,他不幸英勇牺牲 ,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

虽然独孤彦云英年早逝,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被人们铭记 。他的儿子独孤谋还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安康公主 ,这也算是唐朝皇室对他的一种褒奖和认可 。唐德宗即位后,独孤彦云作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其形象被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他为国家尽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奋斗 。

权力漩涡中的反思

玄武门之变 “十人天团” 的命运结局,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古代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在那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权力的诱惑如同致命的毒药,让无数人为之疯狂,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李世民和他的这十位追随者,也被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他们的命运也因此被彻底改写 。

长孙无忌,曾经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作为李世民的亲信和重要谋士,他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权力的膨胀也让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独断专行,最终因为反对武则天立后,触怒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落得个被逼自缢的悲惨下场 。这就告诉我们,在权力的舞台上,即使曾经位高权重,一旦站错了队,或者违背了统治者的意愿,也可能瞬间失去一切 。

尉迟敬德,这位勇猛无比的战将,在战场上是无敌的存在,为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他的暴脾气和居功自傲,也差点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因为一些小事与其他大臣发生冲突,甚至对皇室成员动手,这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不满 。幸好他及时收敛,远离朝堂纷争,才得以善终 。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在权力的世界里,仅仅有能力和功劳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尊重他人,否则很容易招来灾祸 。

侯君集,曾经是战功赫赫的名将,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和野心,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最终被李世民处死 。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权力会让人变得贪婪和盲目,一旦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最终自食恶果 。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

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虽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但他们同样为李世民的成功立下了功劳 。他们的命运相对较为平稳,没有经历太大的波折,最终得以正常病逝 。这也说明,在权力斗争中,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权力和荣耀,有些人选择默默奉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获得安稳的生活 。

独孤彦云则为了国家和民族,在抵御外敌的战争中英勇牺牲,他的功绩和精神被人们铭记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和担当,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要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

玄武门之变 “十人天团” 的不同命运,让我们看到了在古代权力斗争中,个人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还受到政治局势、帝王心思、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对权力、忠诚、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