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被欺凌或取凌他人的迹象
比如,孩子经常意外受伤,或衣服、书籍被毁坏等;小常头痛,肚子疼不舒眼或假装生病;突然不吃饭或暴学等。有的孩子会有欺凌他人的潜在迹象:争吵或打架;成击性增强:有不明原因的额外的钱或新的物品等。
2.了解孩子不寻求帮助的原因
受到欺凌的孩子之所以不寻求帮助,可能有以下原四:款凌会使孩子觉得无助,害怕欺凌者或搬弄是非的人:欺凌是一个屈辱的经历,很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希望成年人知道,担心成年人会认定或惩罚他们的弱小;感到孤独,觉得没有人在乎,没人理解;怕被同龄人排斥,朋友可以保护他不受欺负,孩子害怕失去这种支持。
3.多方沟通了解情况后采取适当措施或寻求帮助
小学中高段的孩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能一有问题家长就断定孩子是遭遇了校园欺凌,也不能只听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要学会与老师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长怀疑或确认孩子被欺凌或欺凌别人,要积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寻求帮助。尤其是要与学校保持联系,请求学校进行调查,一起协商,找到合理的应对办法。另外,社区执法部门、社工组织等相关机构和组织都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帮助。
4.教导孩子若遭遇校园欺凌应沉着冷静,妥善处理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教导孩子,如果自己遭遇校园致凌,务必沉着冷静,妥善处理。比如,和施暴者谈判,拖延时间,然后找到机会逃跑或者经过谈判取得信任;和家长、学校说明情况,对施暴者进行处理,千万不要以暴制暴;携带防身用品、报警器;学会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等。
5.教育孩子正确地应对网络欺凌并远离网络暴力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发展,网络欺凌现象也在迅速蔓延。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常有各式各样的网络暴力行为和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有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有接二连三的消息骚扰,例如,收到“大家都讨厌你”或“你真失败”的嘲笑或羞辱,有的把他人照片放上网络任人评论,这些欺凌会导致对方心理伤害甚至人身安全危险。
网络欺凌的应对方法有置之不理、设立界线、进行投诉、联系学校、告知家长、诉讼威胁和联系警方。置之不理指切断来自此人的一切通信;设立界线指联系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攻击行为;进行投诉指找网站或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投诉对方的骚扰、威胁、隐私侵害和跟踪,以暂停或终止网络欺凌者对互联网的访问权;联系学校指如果欺凌者与自己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可以联系学校请教师帮助解决;告知家长指找对方家长插手制止网络欺凌行为;
诉讼威胁指特别情况下可以诉诸法律,请律师帮助对实施诽谤、骚扰或其他网络欺凌的人提出民事诉讼;联系
警方指如果有证据显示网络欺凌手段涉嫌犯罪活动,如仇恨犯罪、人身威胁或在校内谈论武器使用,则立即与
警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