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推动高校,去县城

今年9月,九江职业大学隆平产业学院在德安县迎来了首批学子。这不仅是一所新学院的开学,更是学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

今年9月,九江职业大学隆平产业学院在德安县迎来了首批学子。这不仅是一所新学院的开学,更是学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推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的关键举措。

据悉,学院紧密对接德安县及周边区域现代农业、纺织服装等地方优势产业,着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事实上,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以来,多地已积极布局。

今年2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曲阳、安国、清苑、高碑店、徐水等5个县(市、区)签约设立分校区,围绕县域特色产业举办高职教育;5月揭牌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龙游学院,与当地造纸产业深度合作,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也在今年迎来师生,成为市域高职下沉办学与县域中职升级的重要试点。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教育资源向县域延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01

高职“下沉到县”,紧迫且必要

9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60.8%,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经过对各级高校招生规模变化的梳理,麦可思研究注意到,自201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更是呈现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普通专科招生人数从2015年的348.4万人,跃升至2024年的567.9万人。10年间招生规模增长将近220万。

高职院校大幅扩招,巨量的县域人口是高等职业教育增长的巨大需求所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常住人口约7.48亿人。

然而,有学者分析认为,当前高职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

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桂林、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刘鹏程共同撰写的文章中提到,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省城、中心城市及地市州,造成了“省城高职扎堆、县域职教薄弱”的结构性失衡的局面。

这种布局不仅抬高了农村和县域学生的就学成本,也加剧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的脱节。

2025年的湖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醴陵市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总设计师陈利在接受采访时则谈到,她调研了解到,当前湖南省虽然拥有突出的高教资源和县域产业发展优势,但同时存在教育资源对县域产业的支持力度有限、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不足的双重困境。

为此陈利建议,应鼓励高职院校发挥特长,精准对接、深度耦合县域地方企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把分校(分院)办到县城,把专业建到产业集聚地。

以上来自教育学者以及产业端人士的呼吁,都进一步凸显出推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02

高职下沉,要立足县域实际

当然,发展县域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一拥而上,必须积极、谨慎、稳妥推进,充分考虑县级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用陈桂林、刘鹏程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基于3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产业有需求,二是人口有基础,三是条件有保障。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任胜洪在《中国教育报》的一篇刊文,也提及类似观点。他指出,高职下沉到县,不能仅停留在地理层面的资源转移,而是需要立足县域产业特质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

首先,县域职业教育应该聚焦本土产业特色与基层技能缺口,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下沉要立足县域实际。比如职业教育下沉需充分考量县域承接能力,对于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严重、教育资源配套不足的县域,高职下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与办学效益低下。

再如,不同县域所需的下沉资源也应有所侧重。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域,可重点引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专业资源,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以特色农业为主导的县域,应强化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

03

新建“校区”,还是办“产业学院”?

高职该如何下沉?部分省份在探索中已经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为更好地解决县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问题,2022年5月,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旨在针对性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所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

根据浙江省的经验,高职下沉县市,主要有分校区模式和产业学院模式,且各有利弊。

“校区”模式指高职院校在县域直接办分校区,有独立的校址、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制,能够实现深度下沉。但缺点是投入太大。建设一个全新的分校区动辄十几亿元,并不是每个县财政都能负担。

“产业学院”模式指高职院校对接县域核心产业,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县域分院或“产业学院”,推动实施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高职阶段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均由高职院校方主导。其优点是成本较低且产教融合紧密,缺点是下沉“深度”有限,中高职日常教学和管理的衔接不如“校区”模式紧密,存在管理协调难度大等难题。

高等职业教育向县域延伸,既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伴随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麦可思研究显示,2023届高职生选择在县域就业的比例已达29%,较2019届显著提升7个百分点,表明人才流向正悄然变化。

未来,如何让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县域产业生态,培养当地“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值得持续关注与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桂林 刘鹏程. 高职下沉市县,打造职教新增长极[N]. 中国青年报, 2025-04-07(04).

[2]柏大鹏. 高职到县:下沉不是终点 提质才是核心[EB/OL]. [2025-06-17]. 中国教育报.

[3]邵焕荣. “小县城”如何办好“大职教”?[N]. 浙江教育报, 2023-02-28(02).

评论列表

没名
没名 45
2025-10-10 14:10
京沪高校太多,也应当下沉到外省!
山野村夫
山野村夫 30
2025-10-10 18:36
文科专业完全可以办到县乡,因为只要有间教室就行了,不需要其他设备。

風泠_lin 回复 10-11 17:19
其实文科专业需要平台更高

鱼巷珠宝
鱼巷珠宝 28
2025-10-10 15:00
县城没有产业了,把学生分过来,每年收一波学费。

风车 回复 10-13 11:18
对了,还有老师在县城买房,吃喝,用水电。。然后老师的孩子。。继续循环

风车 回复 10-13 11:17
学费不是县城的,不过消费是县城的,包括吃饭用水用电。坐车[笑着哭][笑着哭]

那山那水
那山那水 22
2025-10-10 18:41
学校教职工不愿意去

Lis 回复 10-10 23:31
你算是说对了

不说你没天理
不说你没天理 15
2025-10-11 10:22
高校,还有医院等利民便民资源不应该集中于大城市和省会,更应该下沉到市县
缘定
缘定 11
2025-10-10 19:22
以前有高校开到田头,现在高校开到县城进步了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8
2025-10-11 22:21
县城的房子不好卖了吗?,现在乡镇都没初中了。
畅想未来
畅想未来 8
2025-10-13 12:13
瞎整,要不了10年,大城市高校都得关门一半以上,县城更没人上
用户18xxx09
用户18xxx09 6
2025-10-11 22:38
科研机构应该西部地级市下沉,别都放在一线城市,一旦开战战,现在太集中了,损失将会很大。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5
2025-10-11 18:46
学校在哪儿不重要,关键要保证教学质量
風泠_lin
風泠_lin 2
2025-10-11 17:18
不错,高职下沉有利于地方产业升级
大广门
大广门 2
2025-10-12 10:26
农村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