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第一批“加装电梯”的老小区业主,为啥后悔了?4个原因很现实!

这几年,老小区加装电梯成了不少城市的热门话题。对于住在没有电梯的多层居民来说,一部电梯似乎能改变生活的“高度”。上楼不用

这几年,老小区加装电梯成了不少城市的热门话题。对于住在没有电梯的多层居民来说,一部电梯似乎能改变生活的“高度”。上楼不用喘、老人出门更方便、房子还能升值,看上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真到实施、使用之后,不少第一批尝鲜的业主却后悔了。原因听起来扎心,但也确实很现实。

一、电梯没想的那么便宜,出钱的永远不满意

一部电梯,不光是设备的钱,还有设计费、施工费、加固费、维保费,算下来一部最普通的电梯也要四五十万。摊到每层每户头上,差距就出来了。

一楼和二楼的住户往往觉得冤,他们几乎用不上电梯,却要分摊费用;而顶楼的住户最积极,因为他们天天受爬楼之苦。很多小区的业主大会,就是卡在“钱”这一步谈不拢。有人觉得贵,有人觉得不公平,最后协商不成,加装计划直接搁浅。

即便安装成功,也会留下后遗症。比如,一楼居民经常抱怨电梯占了他们的采光、通风空间;有人觉得自己花钱少、别人花得多,用起来心里就别扭。电梯成了方便的工具,也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

二、电梯位置尴尬,影响采光、噪音不断

在老小区加装电梯,最麻烦的就是“空间”。不像新小区提前设计好预留井道,老楼加装电梯多半得“见缝插针”。有的加在楼道外,有的干脆占了绿化带,甚至把原来的窗户都挡住了一半。

有位住在三层的阿姨说,电梯装好之后,家里阳光少了一半,白天都得开灯;电梯运行时的“嗡嗡”声,白天听着还好,晚上格外明显。原本安静的小院儿,现在电梯每上下一趟,玻璃都能微微震。

更麻烦的是,有的小区安装电梯后导致消防通道被压缩,一旦出事,连担架都不好抬进来。为了图方便,却把安全和舒适牺牲掉,这也是很多业主后来后悔的原因。

三、后期维护麻烦,费用比想象中高

电梯装好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真正的考验,是后期的维护。

电梯每年都得定期检修,维保费、年检费、电费都是实打实的开支。大多数小区的电梯费用要由业主共同承担,一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更要命的是,一旦电梯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往往得大家“临时补”。

很多老小区的业主都是退休老人,收入有限。刚开始用得新鲜,过几年发现费用压得人喘不过气。尤其是遇到电梯年限到了需要大修,动辄几万元的费用,让不少人心里打鼓。有人甚至提议“不用了”,但没有电梯又不方便,成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局面。

四、房子升值不明显,买家反而更挑剔

不少业主当初同意加装电梯,是想着房子能升值。毕竟现在人们买房更注重居住舒适度,有电梯听起来确实更有吸引力。

可现实情况却没那么理想。中介反馈,不少老旧小区即便加了电梯,价格提升也非常有限。买家看房时,往往会考虑建筑年代、物业环境、停车位等综合因素。加装电梯只是“加分项”,并不能彻底改变房子的市场定位。

更现实的是,一些买家还会介意电梯的外观和噪音,尤其是那种贴在楼外的加装电梯,外立面突兀,看起来反而让楼栋显得更老旧。有的年轻人宁愿多花点钱买新小区,也不愿意考虑这些“补救式”的老楼。

未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也许会普及,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统一标准和公共补贴,让加装不再是“靠吵出来”的事,而是能真正惠及所有人的民生工程。

其实有时候,生活的“高度”不在电梯的层数,而在是否能让每一层的人都感到公平与舒适。只有这一点做到,加装电梯,才是真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