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尚书第”到“活态官宅”:山西晋城天官王府旅游攻略火了,这座“明清官宦博物馆”凭啥成“太行古建新顶流”?

“穿过青砖灰瓦的‘司马第’门楼,抬眼是‘三雕’满布的影壁,再往深巷走,连铺地的方砖都刻着‘吉祥纹’——这里不是影视基地,

“穿过青砖灰瓦的‘司马第’门楼,抬眼是‘三雕’满布的影壁,再往深巷走,连铺地的方砖都刻着‘吉祥纹’——这里不是影视基地,是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的家族宅邸。”近日,河南古建博主@古建的日常 发布的“天官王府深度探访”视频,单条播放量破500万。这个藏在晋城阳城县润城镇、距皇城相府仅8公里的“北方官宅活标本”,今夏游客量同比激增280%,其中建筑爱好者、历史迷、亲子研学团占比超70%,被网友称为“会呼吸的明清官宦史”“太行山里的建筑教科书”。

记者实地探访并结合文保专家、文旅部门、游客采访发现,天官王府的走红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官宦家族宅邸群,更以“官宅与民居交融”的建筑智慧、“耕读传家”的家族文化,成为“晋东南古建文化”的新标杆。这份从“砖缝里”提炼的“漫游指南”,或许能帮你读懂它的厚重与鲜活。

文化密码:一座宅,藏着“吏部尚书的治家哲学”与“明清官宅的营造密码”

“天官王府的‘魂’,在‘官’与‘家’的共生。”晋城市文保中心主任张建军开篇便点题。王府主人王国光(1512-1594)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吏部尚书,辅佐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是《明史》有传的能臣。其家族宅邸占地3.5万平方米,由12个院落、260余间房屋组成,涵盖“司马第”“司徒第”“亚元府”“尚书第”等核心建筑,是中国少有的“官宦家族全生命周期宅邸群”。

这座“活的官宅博物馆”奇在哪?三个“建筑与文化的双绝”最值得细品:

最严的“官宅规制”:作为吏部尚书府第,王府严格遵循明代官宅等级——门墩等级、屋顶形制、彩绘纹样皆有定制。最典型的是“尚书第”大门:五踩重昂斗拱、朱漆大门配铜钉,门楣“天官上卿”匾额为万历帝御赐,“连门槛高度都比普通民居高3寸,暗合‘官贵民轻’的礼制。”古建专家王教授说;

最巧的“三雕艺术”:全院砖雕、木雕、石雕超2000处,每处都是“微型教科书”——

砖雕“渔樵耕读”(前院影壁):暗喻“读书入仕、退隐守节”的家族理想;

木雕“麒麟送子”(后罩房梁架):寄托“子孙贤达”的期待;

石雕“松鹤延年”(祠堂柱础):呼应王国光“清廉传家”的祖训;

最活的“家族文化”:王府不仅是建筑,更是“耕读传家”的样本——祠堂保留着明代“族规碑”(刻有“读书入仕、勤政为民”等12条祖训);书房“养正斋”陈列王国光手书“为官十则”(如“事君以忠、待民以仁”);连厨房都藏着“俭以养德”的细节:灶台刻“粒粒皆辛苦”,储物间挂“惜衣惜食”木牌。

“很多人只看‘房子’,却不知王府的‘魂’在‘人’。”家族史研究者李女士分析:王国光一生清廉,其家族宅邸既体现官员的礼仪规范,又保留了农耕家庭的烟火气,“这里不是冰冷的‘官宅标本’,是活着的‘治家智慧’。”

玩法指南:4类游客的“天官王府深度打卡手册”,从看房到懂家

天官王府的魅力在于“古而可近、严而有趣”——既能惊叹于官宅的规制之美,又能在行走间触摸家族的温度。结合实地体验与专家建议,记者梳理4种特色玩法:

1. 建筑研学:跟着古建专家“解码”官宅营造术

推荐路线:游客中心→建筑文化展厅→司马第→司徒第→尚书第。重点听:

专家讲“官宅等级制度”:为何“司马第”比“司徒第”门墩少一对?(明代六部官职品级差异);

观察“三雕的文化隐喻”:在“亚元府”砖雕“一路连科”前,听“莲花+鹭鸟”对应“科举高中”的寓意;

体验“古建测绘”:用专业工具测量“尚书第”斗拱尺寸,对比《营造法式》记载,“孩子边量边说‘原来古人也用数学盖房!’”郑州研学团领队陈老师反馈。

2. 家族探秘:在“活态场景”里读王国光的人生

王府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还原了王国光家族的生活图景:

看“官宦日常”:尚书第正厅陈列明代官员朝服、官帽、奏折复制品,“导游说,王国光上朝穿的‘绯袍’,胸前补子是‘孔雀’(吏部尚书标志)。”北京游客周女士边拍边记;

悟“清廉家风”:祠堂展柜里陈列王国光手书“拒礼帖”(原件复制)——“今日收某县令人参,心甚不安,即刻璧还”,“这才是‘清官’的真实模样。”小学生朵朵看完说;

参与“家书书写”:在养正斋用毛笔抄写王国光“为学箴言”(如“读书须养静,做官要务实”),完成后可盖“天官王府”印章,“孩子说要拿回家给爷爷看。”太原亲子家庭王女士说。

3. 摄影创作:捕捉“官宅与烟火的光影叙事”

最佳时段:清晨7:00-8:30(薄雾漫过青瓦,巷弄光影斑驳,拍“官宅晨韵”);午后3:00-4:30(阳光斜照砖雕,阴影勾勒“渔樵耕读”轮廓,拍“三雕特写”);

黄金机位:

“司马第”门楼仰拍(广角镜头拍门墩、斗拱、匾额,展现“官宅等级”);

“尚书第”后窗俯拍(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拍院内石榴树与屋檐的“烟火气”);

“祠堂砖雕”特写(微距镜头拍“松鹤延年”纹路,放大看刀工之细);

装备建议:三脚架(拍古建细节)、偏振镜(消除反光)、无人机(拍宅院整体布局,呈“棋盘式”对称)。

4. 亲子体验:带孩子“玩”懂“耕读传家”的智慧

天官王府是“山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配套“小小吏部尚书”手册:任务卡(如“找到3处‘官宅规制’证据”“背诵王国光‘为官十则’”),完成后可兑换“小吏部尚书”证书;

开设“三雕拼图”工坊:用拼图还原砖雕“渔樵耕读”“麒麟送子”,边拼边听背后的家族理想;

体验“古宅定向赛”:根据线索寻找“王国光手书匾额”“族规碑”“俭以养德木牌”,“孩子跑着找线索,最后喊‘原来清廉是这么重要的事!’”晋城亲子家庭李先生笑说。

实用攻略:交通、门票、安全全指南

交通:

高铁:郑州→晋城东站(1小时,票价89元),转乘公交101路(50分钟,5元)直达景区;

自驾:太原→二广高速→晋阳高速→润城出口(全程约3小时,景区停车场免费);

景区配套:入口处有观光车(10元/人,循环线路覆盖核心院落),提供免费讲解(整点发车,限30人)。

门票与开放时间:

门票60元/人(含建筑文化展厅、家族场景复原区),持山西旅游年卡免票;

开放时间8:30-18:00(17:30停止入场),无淡旺季之分(春秋季最佳,夏季避暑,冬季雪后古建覆雪如“官宅披玉”);

特殊提示:暴雨天气可能临时闭园,出行前关注“天官王府”公众号通知。

安全提示:

部分院落台阶较窄(如“祠堂后巷”),穿防滑鞋,老人小孩需家人搀扶;

禁止触摸砖雕、木雕(表面有彩绘,手汗易脱落),拍照禁用闪光灯(加速颜料老化);

院内多青砖地,雨天湿滑,备防滑鞋套;冬季注意保暖,勿靠近未开放施工区域;

保护文物:勿在墙上刻字,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每院设一个)。

周边联动:逛完天官王府,还能这么玩

上午:天官王府→中午:“润城猪脏糕”(景区附近,吃“猪血、糯米、花生”蒸制的特色糕,是王国光家族“俭以养德”的饮食传承);

下午:车程10分钟到“皇城相府”(看陈廷敬故居,对比“吏部尚书”与“文渊阁大学士”的官宅差异);

傍晚:车程20分钟到“郭峪古城”(登城墙看太行山景,感受“明清古堡群”的防御智慧);

夜宿推荐:“润城民宿”(如“尚书别院”,房间装饰用明代官宅元素,老板会讲“王国光小时候苦读”的故事)。

美食必尝:

景区门口“老张家枣花馍”(手工馍,造型如“官印”“莲花”,暗合“清廉”“高洁”);

村头“李婶咸饭”(小米、土豆、南瓜熬制,是王府仆役当年的“家常便饭”);

阳城“杂格”(羊骨汤煮豆腐、粉条,暖身又顶饱,王国光下朝常吃的“平民美味”)。

行业观察:天官王府走红,是“官宅文化”的当代共鸣

“天官王府的爆火,本质是对‘家国文化’的深层认同。”山西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当游客不再满足于“看建筑、拍照片”,开始追问“王国光如何治家?”“官宅规矩背后有什么智慧?”——天官王府用“可触摸的官宅细节”“可感知的家族故事”,把“家国情怀”从典籍里“种”进了现实。“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游客中,亲子家庭占比50%,研学团占比35%,‘带孩子懂家风’成为新需求。”

阳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敏透露,景区正推进“活态天官王府”工程:复原“王国光书房夜读”场景(演员穿明代官服演绎“挑灯写奏折”);开发“家风闯关”小程序,游客完成古建打卡、家书书写等任务,可生成“专属家风报告”(如“你的家族基因里有‘清廉’‘勤勉’特质”)。“我们要让天官王府不仅是‘古宅’,更是‘家风教育的课堂’,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治家答案’。”

从明代官员的朝服到今天游客的惊叹,从“三雕”里的家训到“耕读传家”的智慧,天官王府用400余年光阴告诉我们:最动人的文化,从不在高阁里,而在“可感、可玩、可悟”的当下。正如@古建的日常 在视频结尾写的:“离开时,我在‘尚书第’门楼下站了很久——所谓‘家国’,不过是无数个像王国光这样的家族,用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写就的‘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