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祥(515年~562年),字盛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贺兰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常山郡公贺兰初真之子。作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贺兰祥不是依靠宇文泰外甥的身份,而是因为其多次立下战功,并且他在治理地方期间颇有成绩,所以深得百姓和将士的爱戴。

一
具体来说,贺兰祥,字盛乐,其祖先与北魏拓跋氏同时发迹,有一个叫纥伏(一作乞伏)的,任贺兰莫何弗,并以此为姓。纥伏的后人中有以良家子的身份而镇守武川的,于是就在那里定居。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从少年时就有名气,被乡里所看重。北魏末年,贺兰初真娶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姐建安公主。因此,贺兰祥自然成为了宇文泰的外甥。不过,孝昌元年(525年),十一岁的贺兰祥成为孤儿,居丧期间合乎礼制。被舅舅宇文泰抚养,宇文泰特别喜欢他。

虽在军旅之中,但是,宇文泰常常请来儒士,教导贺兰祥读书,这足以体现出宇文泰对他的器重。永安三年(530年),宇文泰入函谷关,贺兰祥与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派使者把他迎来。普泰元年(531年),十七岁的贺兰祥入仕,任奉朝请,加威烈将军衔。在舅舅的悉心培养下,贺兰祥从小就很勇敢,渴望建功立业。不久之后,贺兰祥升任都督,常在帐下。
永熙三年(534年),刚刚二十岁的贺兰祥就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奉迎北魏孝武帝元修。由于先后立下战功,封抚夷县伯,食邑五百户。紧接着,贺兰祥又参与进攻潼关,活捉东魏将领薛长孺。进攻回洛城,将其占领。回来后,任左右直长,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户。
二
大统三年(537年),贺兰祥跟随仪同于谨进攻杨氏壁。在这场战役中,贺兰祥率先登城,将其占领。在沙苑之战中,宇文泰诏命贺兰祥留守京师。大统四年(538年),西魏文帝元宝炬东征。贺兰祥率军参与河桥之战,以战功加使持节、大都督衔。大统九年(541年),贺兰祥跟随宇文泰在邙山与东魏作战,并在这场战役后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
除了征战沙场,贺兰祥在治理地方期间也有不错的成绩。大统十四年(546年),贺兰祥担任荆州刺史。因为贺兰祥宽厚的策略,百姓十分安心。汉水以南的逃亡百姓,从此扶老携幼到这里来,每天都有上千人。

大统十六年(548年),贺兰祥被晋升为大将军,也即位列西魏十二大将军。宇文泰由于泾水、渭水的渠堰毁坏,命令贺兰祥修建富平堰,开渠引水,向东流入洛水。富平堰竣工以后,使当地百姓获得益处。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宇文泰仍然让贺兰祥担任同州刺史。不久之后,贺兰祥任尚书左仆射。六官建立后,授小司马。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之子孝闵帝宇文觉受禅,次年正式即位。北周建立后,贺兰祥被封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这可以说是朝廷重臣了。

三
北周初期,宇文护执掌朝政,而贺兰祥和宇文护从小就互亲互爱,遇上朝廷大事,宇文护都同贺兰祥商量。因此,在处死赵贵、废去孝闵帝时,贺兰祥出力不小。武成元年(559年),吐谷浑侵犯凉州,诏命贺兰祥与宇文贵率兵讨伐。为了先声夺人,贺兰祥派遣军司向吐谷浑送去声讨文告。
紧接着,贺兰祥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交战,将他们打败。乘胜攻克洮阳、洪和二城,在该地设置洮州。平定西部疆土,大振军容而归,晋封凉国公,食邑一万户。到了保定二年(562年),贺兰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考虑到贺兰祥的巨大功劳,北周朝廷追赠他使持节、太师、同岐等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景”。在历史上,“景”属于谥法中的美谥,比如齐景公、汉景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