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晓阳主任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位男子陪70岁父亲打肺炎疫苗,当晚老人低烧37.5℃,全家急得团团转。“发烧是不是感染了?会不会有危险?”这是大家最常见的困惑,打肺炎疫苗后发烧哪些情况只需观察,哪些必须紧急就医?
打疫苗后发烧=感染?很多人一看到“发烧”就想到“感染”。陈主任强调,炎症≠感染。疫苗(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后文均指此意)也是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但这种炎症是非感染性的,不是细菌、病毒引起的,而是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正常反应。
“比如老人打疫苗后的低烧,大多就是这种非感染性炎症的表现。其实炎症是更宽泛的概念,除了感染,还有过敏、自身免疫等非感染性炎症,疫苗引发的发烧多属于后者。”
打疫苗后过敏的机制至今不明,但确实存在有些人打疫苗后发烧是对疫苗的某些成分过敏。陈主任表示,打疫苗后过敏的机制尚未明确,但与身体的状态可能相关,举个例子,有的人怀孕前不过敏,可怀孕后就开始过敏;也有的人工作顺利时不过敏,但遇到挫折心情烦躁就开始过敏……,过敏也许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免疫力弱,反而有可能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强引起的。
“但已经明确了的共识是通常第一次接触抗原是不会过敏的,因为第一次会产生抗体,第二次抗体附着在效应细胞上,再次接触就会引发过敏。比如有些老人第一次打肺炎疫苗不过敏,第二次打就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这些症状提示危险!打疫苗后发烧别忽略全身反应陈主任提醒,单纯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随的全身症状:如果发烧时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喉咙发紧、喘不过气)、严重腹泻(一天超过3次水样便)、血压下降(头晕、乏力、出冷汗),必须立即就医。
“这些是严重过敏或非感染性炎症的表现,比如喉头水肿会导致窒息,血压下降会引发休克,耽误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我们曾救治过一位老人,打疫苗后发烧伴重度腹泻,家人以为是胃肠炎,结果延误至脱水、电解质紊乱,送到医院时已经休克,这种情况必须打120,不能扛!”
这种发烧不用慌!一过性低烧只需观察“如果老人打疫苗后只是单纯低烧(37.5℃左右),没有其他不适,睡一晚上第二天就恢复正常,这种‘一过性’发烧不需要过度担心。”
陈主任告诉我们,疫苗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许多是暂时的,免疫系统调整后就会恢复。但如果连续几年打同一种疫苗,每年都出现一过性发烧,建议换一种(比如不同价、不同厂家的),因为不同疫苗成分可能不同,换一种可能减少反应。如果换了疫苗还是每年发烧,就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其他症状,及时就医。
陈主任强调,老人打疫苗后发烧,核心是“看伴随症状”,单纯低烧观察即可,有全身不适必须就医。
“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手段,不能因为害怕发烧就放弃。只要掌握好观察要点,就能既保护自己又避免风险,我们建议75岁以上老人每年要接种疫苗(其中肺炎球菌疫苗每5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