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始终坚信,宇宙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
该观点源自1998年的超新星观测,最终SaulPerlmutter等人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有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可能,宇宙膨胀速度或许开始减慢了。
一、半个世纪的宇宙加速理论,出现新裂缝
由韩国延世大学团队开展的这项研究发现,曾被视作“标准烛光”的Ia型超新星,其亮度并非全然是“标准”的。
对300个宿主星系展开详细分析后,他们发现存在一个被忽略的系统性误差,即超新星的亮度同母恒星的年龄相关:

在年轻星系当中出现的超新星会更为暗淡,而在年老星系内的超新星则更为明亮。
所谓“先天星龄偏差”(ProgenitorAgeBias),指的是我们以往对宇宙加速的判断,或许有一部分是由于测量偏差所导致的。
二、重新校准“宇宙的速度表”
研究团队将星龄偏差纳入修正模型之后,又重新对好几百个Ia型超新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与两类最为精准的宇宙测量—将重子声学振荡与宇宙微波背景联合起来进行拟合,其结果十分惊人:
修正后的数据无法再支撑带有宇宙学常数的标准模型(ΛCDM),但却与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观测结果高度契合”
>——论文主要结论摘要
另一种表述,此前认为用于阐释宇宙加速的“暗能量常数”,或许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会随时间而减弱。
据论文作者称,这意味着宇宙的加速度正在逐渐变弱,甚至极有可能已步入减速阶段。

三、科学家的谨慎与兴奋
论文中延世大学天文学家孙载一如此表述:
“我们并非宣称宇宙停止加速,而是察觉当下的观测或许存在系统性偏差,假如星龄效应真普遍存在,那么人类对暗能量的理解便得重新书写。”
为验证该推论,研究团队正开展一项名为“演化无关测试”的工作他们选取了不同红移(即宇宙不同时期)中恒星年龄相近的超新星,以此排除时间演化的影响。
初步结果显示,此测试中的超新星数据同样支撑宇宙加速度在减弱这一结论。
四、未来五年:验证与新望远镜的到来
这项研究方才伊始,接下来天文学界将步入关键的验证阶段。
未来五年,智利的维拉·鲁宾天文台预计观测超2万个超新星宿主星系,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此类观测,可对星龄偏差模型进行最强检验。

五、如果这是真的,我们需要重写宇宙的故事
若此结果被更多独立观测所证实,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暗能量或许并非恒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会随时间递减的量;
-宇宙加速的“引擎”或许正在减弱
“哈勃张力”,即不同测距方式所得到的宇宙膨胀速率不一致的问题,或许因此能够得到解释
这将迫使物理学家重新思考宇宙的未来,
或许加速并非永恒,而是阶段性的,
或许宇宙并非注定会“热寂”而是会在极遥远的未来渐渐减速、静止
科学的魅力正是在于不断修正旧的信仰,
二十多年前,我们借由超新星观测到了“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
当下或许同样是超新星,使我们察觉到“宇宙在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