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高校辅导员,晋升处级干部!
近日,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海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学校党政干部、专任
近日,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海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学校党政干部、专任教师、优秀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的校内兼职辅导员,任期一般不少于2年,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
“选派一部分校内党政管理干部转任辅导员,以其行政经验、管理素质和资源优势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现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任友群在谈到通过多元选聘来推进队伍配备专业化时表示。
高校辅导员配备已实现整体达标
兼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力量的有力补充,是丰富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有效方式。
教育部2022年的新闻发布会就曾谈到,“近三年来,教育部多次对辅导员队伍配备未达标的省份和部属高校进行‘一对一’专项督办。截至目前(2022年),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实现从1:205到1:171配置,31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整体达标。”
另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已达27.9万人。
近年来,一批高校陆续将优秀党政干部转入辅导员岗位,把管理经验直接用在学生工作上,既稳当又管用——
✎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去年发文提到,选拔学校党政干部、专任教师、优秀研究生等600余人作为兼职辅导员、学业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形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辅导员队伍结构,实现专职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均衡合理,不断夯实队伍根基。
✎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以“四个聚焦”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每年集中选聘符合岗位要求的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和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建立健全辅导员选苗育苗一体化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与学校学生特点相适应,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工作要求相匹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梯队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扎实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标准开展辅导员选聘和培养工作,注重从优秀在读研究生、校内党政干部和专业教师、校外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等群体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实施“四大计划”扎实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中明确,从中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聘兼职辅导员,规定年龄未满45周岁的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至少一年并考核合格,不断充实学生工作队伍力量。
……
党政干部兼任辅导员,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联动校内多部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系统、专业的指导,促进育人合力的形成。
怀进鹏:拓展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路径
“达标”只是第一步,让留下来的人看得见尽头、摸得着台阶,才是关键。接下来要补的是“成长缺口”——把辅导员从“救火队”变成“专业队”“专家队”。
今年9月1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署名文章写道:“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要不断拓展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将其打造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也就是说,既要“引得进”,更要“长得高、留得住”。
“长得高”首先得有梯子。近几年,从部委到地方,都在给辅导员架“双线”梯子——职称一条线、职级一条线,两边都能往上爬。
譬如山东财经大学,据媒体2024年的报道,该校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近三年来,6名辅导员晋升教授,19人晋升副教授;同时,校内处级干部里也有25人出身辅导员。
中国农业大学则把梯子搭得更长——该校建立了从辅导员队伍选拔学校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实施“遴选专职辅导员到机关实训锻炼”项目……根据考核结果、日常表现等,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辅导员,作为学校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近三年提任的中层干部中有辅导员任职经历的占比约1/3。
辅导员工作做得好,既能评教授,也能当处长。
职称、职级“双线”打通了,待遇这条“底线”也需托住。《陕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点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工作方案》明确,将完善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特别优秀且任职时间较长的一线专职辅导员,最高可享受本校正处级岗位的薪酬待遇。
教育部网站曾刊发文章专门介绍上海市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举措。其中的关键举措值得高校借鉴和参考,其中提到——
一是打造分类培训体系。构建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为一体的辅导员培训体系,设立14个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针对新任辅导员开展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心理辅导等培训;针对在岗辅导员组织网络思政、危机应对等专题培训;针对骨干辅导员举办为期三个月的高级研修班,涵盖集中学习、实践教学、挂职锻炼等内容。
二是打通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素质能力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连续12年举办“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系列活动,征集遴选三批辅导员特色工作法并结集出版,纳入职称评聘、考核评优体系。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开发“大数据赋能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和AI“虚拟辅导员”,运用学生数据精准描绘群体画像,生成智能预警,提升辅导员精准育人能力;通过3D虚拟形象问答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从“有人带学生”到“有专家带学生”,从“临时岗”到“终身职业”,当职称、职级、待遇、培训、数字工具一条链配齐,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怀进鹏部长所说的“教育强国生力军”,而不是“过渡站”。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山东省教育厅网站、陕西省教育厅网站、相关高校网站以及麦可思研究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