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浅谈乌拉特后旗的历史沿革

近期,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暴雨频发引发山洪。山洪导致不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个上热搜的地方在哪,又有怎么样的历史沿革,

近期,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暴雨频发引发山洪。山洪导致不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个上热搜的地方在哪,又有怎么样的历史沿革,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之地

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万人。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横贯全境,天然的将乌拉特后旗分成南耕北牧这一地理格局。

乌拉特后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追溯到战国时期。阴山以南区域属赵国九原郡(后为秦九原郡、汉朔方郡),阴山以北则为匈奴牧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自东向西扩张到此,曾在此修筑军事要塞“高阙塞”(今遗址尚存)。

高阙塞遗址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这里先后成为南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政权角逐之地。北魏统一北方后在这里设沃野镇,为抵挡柔然的北方六镇之一。

唐朝初年这里属丰州辖区,景龙二年(708年)归西受降城管辖。宋辽金时期为西夏统治。元朝分别设置云内州和砂井总管府管理阴山南北。

明朝初年属东胜卫辖地,后因卫所废弛,成为瓦剌、土默特部牧场。明末,漠南蒙古林丹汗一度驻牧于此,后被皇太极所败西迁青海。

阴山南北的“农耕-游牧”二元格局,使此地成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拉锯的前沿,多处军事要塞遗址与阴山岩画无不见证着两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默勒赫图沟岩画

二、乌拉特名称的由来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呼伦贝尔草原南迁的蒙古乌拉特部落封于此地,分设乌拉特前、中、后三旗,乌拉特后旗正式得名。乌拉特为蒙古语“巧匠之部”之意,因其部众以手工业技艺著称。

清廷在该处实行盟旗制度,行政上属乌兰察布盟管辖,旗治所初设木纳山(今乌拉山)一带。

三、近现代区划重构

1912年,为山西省辖地,1914年改隶绥远特别区(1928年国民政府改称绥远省)。1950年,乌拉特后旗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52年与乌拉特中旗合并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8年划归河套行政区,后并入巴彦淖尔盟。1970年,从联合旗析出成立潮格旗。1981年,复名乌拉特后旗延续历史脉络。2004年,巴彦淖尔盟撤盟设市,乌拉特后旗改隶巴彦淖尔市。

城市一角

四、边疆记忆的现代回响

从战国烽燧到清代牧场,从联合旗到新旗府,乌拉特后旗的变迁浓缩了北疆两千年的融合史。今日的阴山岩画、高阙塞遗址与戈壁驼铃,仍在诉说着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共生智慧。随着“一带一路”对边境贸易的推动,这座草原新城正书写着历史与未来的双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