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折叠革命就在眼前!首款 iPhone Fold 曝光:极致轻薄+无折痕+iPad mini 体验?

苹果迟到,却从未缺席创新。最近关于首款折叠 iPhone(暂称 iPhone Fold)的爆料如雪球般滚动,各路消息指向

苹果迟到,却从未缺席创新。最近关于首款折叠 iPhone(暂称 iPhone Fold)的爆料如雪球般滚动,各路消息指向一个惊人结论:这是 Apple 拼尽实力的“重磅一击”,极有可能在 2026 年秋季与 iPhone 18 同步亮相。

首先,外观逻辑延续了“书本式折叠体”,闭合情况下就是一部厚度约 9–9.5mm、外屏尺寸在 5.5 英寸左右的紧凑 iPhone,完全可以单手握持与日常使用;打开后,迎来一块 7.6–7.8 英寸的内屏,接近 iPad mini 的平衡比例(4:3),无论是阅读、办公还是娱乐都刚刚好。更令人振奋的是,苹果寻求做到“无折痕”折叠,使用三星提供的超薄柔性 OLED,配合金属缓冲层与液态金属铰链,从材料到结构都为折痕控制做了铺垫。整个展开厚度约为 4.5–4.8mm,已经逼近 Galaxy Z Fold 7 的机身厚度,足见工艺野心。

其次是性能与配置方面。据信息透露,iPhone Fold 将搭载 A20 系列芯片,辅以 12GB RAM 与最高 1TB 存储。这意味着巨屏体验结合 Pro 级性能,不只是表面形态上的“折叠”,更是功能体验上的跨越。此外采用 Touch ID 而非 Face ID 的选择也很有策略:为保证折叠形态下更轻薄的顶部设计,苹果将指纹识别整合至侧边电源键,既保留生物识别,也避免 Face ID 额外空间和成本投入。

拍照系统方面,iPhone Fold 延续苹果近年来将所有机型主摄升级至 48MP 的策略,后置双摄包括广角与超广,支持日常拍照与视频创作。虽然暂未看到长焦或潜望,但外屏自拍功能、以及对未来 AI 拍摄合成能力的预期,让人对其摄影体验仍充满期待——尤其是对折叠 iPad 模式的视频创作者而言,或将迎来更自由的拍摄体验。

最受关注的还有价格和供应链:最新爆料指出物料成本约为 759 美元,同时定价或将控制在 1,800–2,000 美元(约 1.4 万人民币起),与 Galaxy Z Fold 7 持平,实则比市场预期更“亲民”一些。初期产能约 600–800 万块,整体规模控制在 1,000–1,500 万台区间,这充分显示苹果既想试探市场,又不希望铺开过多风险。

发布节奏上来看,业内普遍预计将在 2026 年 9 月 iPhone 18 发布会上亮相,虽然最早传闻称可能 2027 年首发,但三星已经启动量产联线供应,时间窗口显然提前。尤其考虑到三星自带优势,从合作面板到铰链系统再到供应链支持,苹果能够加速进入折叠赛道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

从产品定位出发,这款折叠 iPhone Fold 的意义分两层:第一,是苹果对折叠技术的“正儿八经”回应。如果说 Samsung、Huawei 已有多年排兵布阵,那么苹果的加入,代表技术与体验门槛被再一次拉高;第二,从用户角度,这部可以“折叠成平板”的 iPhone 并非噱头,而是真实兼顾“iPhone 的便携”与“iPad mini 的功能”。无论你是商务办公、内容生产者,还是追求极致便携的重度 iOS 用户,它都将带来全新选择。

当然,这或许不是为大众量身定制:高配置、高售价、严控产能,使其更像“Pro 用户”的限定工具而非普及之选。但正是这样的策略,更容易为苹果测试市场,冲击安卓阵营,并在未来形成“可折叠+直板+Pro Max”三条平行赛道。

最后​总之,这是一部苹果放下不同理念逻辑、跨入折叠赛道的产品,也是标志着 iPhone 进入第三代形态的新起点。从 3.5 英寸到全面屏,再到折叠 iPhone,这款 iPhone Fold,是否会定义下一代旗舰体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期待。

各位小伙伴们,如果你期待这款iPhone Fold,最想它在哪方面超越现有方案?折叠工艺?多任务?还是AI应用体验?欢迎留言交流,咱们一起盼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