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逍遥津如果换帅,张郃替张辽,能否威震江东?三国演义原著藏答案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提起《三国演义》里的合肥之战,大家伙都熟 —— 张辽带着八百人就冲垮孙权十万大军,吓得江东小儿夜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提起《三国演义》里的合肥之战,大家伙都熟 —— 张辽带着八百人就冲垮孙权十万大军,吓得江东小儿夜里哭都不敢提张辽名,这 “威震逍遥津” 的事儿,成了三国里少有的以少胜多经典。

可咱们不妨琢磨琢磨:要是当初守合肥的不是张辽,换成同为名将的张郃,这场仗会是啥光景?是照样把孙权打怕,还是落个不一样的结局?要知道罗贯中笔下的武将,各有各的打仗路数,张郃跟张辽,可不是一个性子。

先说张辽的逍遥津:那股 “拼命劲” 才是制胜根儿

老读者都记得,当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合肥,曹军守兵满打满算才七千,兵力差了十好几倍。换旁人遇上这局面,多半先关紧城门,派人快马催援军。可张辽不这么干,他自带两千多骑兵,让乐进带一队诈败诱敌,让李典带一队埋伏。

张辽把孙权身边凌统的三百亲兵全数歼灭,逼得孙权驾马跳断桥,狼狈不堪!甘宁、吕蒙等将领都死里逃生,差点交代在张辽的几千人马之下。

张辽这赢,不光是武艺好,更赢在 “敢” 字上。他敢以少打多,敢把自己的命豁出去,这股胆魄先就压垮了吴军的气势。孙权后来跟手下说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那是真被打怕了。

再看张郃:这位 “河北名将”,算盘总比胆子先动

咱们说张郃,也是 “河北四庭柱” 里的人物,武艺确实不差,跟赵云、张飞都交过手,三十合、五十合的也能撑住。可老伙计们细想,张郃打仗啥时候像张辽那样不管不顾?

穰山跟赵云交手,打了三十合,一听关羽援军快到了,立马虚晃一枪撤了;长坂坡见赵云抱着阿斗突围,本来想趁赵云力竭下手,结果见赵云的马从土坑里跳出来,当场就不敢追了;汉水之战更明显,跟徐晃俩人带着兵,愣是不敢跟赵云正面碰,眼睁睁看着赵云救走黄忠。

张郃的长处是 “见机行事”,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撤,从不吃亏。可短处也在这儿 —— 遇事总先想退路,少了点破釜沉舟的劲。他不是没本事,是胆魄上差了点,尤其遇上硬茬,先就少了三分气势。

逍遥津换张郃:第一步就没了 “突袭的狠劲”

要是张郃守合肥,面对孙权十万大军,他会像张辽那样带两千人突袭吗?我看悬。张郃准会先算:两千人对十万,赢的几率有多大?万一输了,合肥城少了这两千精锐,守得住吗?等曹操援军来,还得多少天?这么一算,他多半会选择把城门守紧,安排士兵在城上射箭、扔擂石,先保住城池再说。

可这么一来,就没了张辽那种 “出其不意” 的威慑力。吴军本来怕的就是张辽不管不顾的狠劲,见张郃只守不攻,胆气就壮了。孙权说不定会让手下将领分几路攻城,白天夜里轮着来,合肥的守军本来就少,耗也能被耗得没力气,到时候别说威震吴军,能不能守住城都不好说。

军心与对手:张郃镇不住,孙权也不怕

张辽带两千人冲阵,不光吓住了吴军,更让曹军将士跟着提气 —— 主帅都这么勇,咱们还有啥好怕的?后来吴军攻城,曹军将士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拼死守住城门。可张郃要是只守不攻,曹军将士见主帅没那股狠劲,心里难免发虚,想着 “咱们人少,吴军这么多,能守住吗”,士气一落,守城就更难了。

再看孙权,他怕张辽怕到骨子里,可他怕张郃吗?原著里张郃从没给孙权过这么大威慑。孙权见张郃守合肥,只会觉得 “这对手没张辽那么凶”,说不定会亲自督战,让吴军更卖力攻城。到时候合肥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张郃就算再会算,也难挽回局面。

这么看来,逍遥津之战要是换了张郃,恐怕难有 “威震江东” 的结局。不是张郃武艺不行,是他的性格、打法,跟逍遥津需要的 “胆魄” 刚好对不上 —— 张辽的 “敢”,克住了吴军的 “怕”,而张郃的 “稳”,反而给了吴军可乘之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要是张郃守逍遥津,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变数?是他突然改了性子敢拼了,还是孙权真的敢硬攻合肥?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