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景德镇留客难:不是游客走得快,是我们少了“拴心的钩子”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常听见外地朋友说:“景德镇的瓷器好看,可逛完御窑、买完文创,好像就没理由多待了。”这话戳中了景德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常听见外地朋友说:“景德镇的瓷器好看,可逛完御窑、买完文创,好像就没理由多待了。”这话戳中了景德镇旅游的痛点,不是游客不愿留,而是我们没能给他们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少了那些能勾住人心的“瓷文化体验”与“烟火气场景”。 留客难,难在“体验浮于表面,没摸到瓷魂”。多数游客来景德镇,走的是“看展+购物”的流水线:在御窑博物馆看陈列的古瓷,在雕塑瓷厂买量产的文创,全程像“逛超市”,很难深度触碰瓷器背后的“活态传承”。我曾带北京来的朋友去昌江区的老瓷厂,厂里的老匠人教他用最原始的“柴窑测温法”通过观察窑火颜色判断温度,再亲手往素胎上画一笔青花。朋友原本只计划待2小时,结果从午后守到傍晚,连说“原来烧瓷不是按按钮,窑火里藏着这么多门道”。可这样的深度体验,在景德镇太少了:要么是网红工坊的“10分钟摆拍拉坯课”,要么是收费高昂的“大师体验营”,普通游客若不刻意寻觅,很难找到“能上手、有温度”的瓷艺互动,自然留不下深刻记忆。 留客难,难在“乡村成了‘睡不好的后花园’”。很多游客想住下来感受乡野,却陷入“两难”:市区周边的乡村,要么是条件简陋的农家院,卫生间没热水、床单有异味;要么是跟风打造的“伪民宿”,挂着“瓷主题”的牌子,里面却是千篇一律的网红装修,连一顿地道的农家菜都要提前3小时预订。去年我去瑶里古镇,住过一户村民开的民宿:院子里摆着主人自己烧的瓷灯笼,房间里的茶杯、台灯都是手作瓷,傍晚还能跟着主人去菜园摘辣椒,用柴火灶炒一盘“瓷泥煨鸡”。民宿老板说,客人来这里不是“住酒店”,是想“过几天景德镇人的日子”。可这样的民宿在景德镇乡村仍属少数,据本地文旅调研,超六成游客反馈“乡村民宿缺乏在地特色”,多数地方只想着“赚快钱”,丢了“晒釉料的院子”“挂瓷片的墙”这些独有的烟火气,游客自然不愿多留一晚。 留客难,更难在“没把‘瓷’与‘游’真正拧成绳”。景德镇的旅游总像“两张皮”:市区是“陶瓷展览+文创购物”,乡村是“山水观光+农家饭”,两者没找到结合点。比如浮梁县的寒溪村,有大片的稻田艺术,却没跟陶瓷结合——其实可以在稻田边设“瓷片拼画体验区”,让游客用碎瓷片拼一幅稻田图案;瑶里古镇有“瓷茶古道”,却只立了块解说牌,没人讲“当年挑夫用茶篓装瓷器、走夜路防磕碰”的故事,更没有“跟着古道学做瓷茶罐”的互动。反观外地的乡村旅游,比如浙江松阳,把茶叶与民宿、手作结合,游客能采茶、制茶,还能亲手做一个茶罐装茶叶,自然愿意多待几天。而我们的景德镇,有瓷、有茶、有古窑,却没把这些资源串成“能留住人的线路”,游客来了只能“各逛各的”,逛完就走。 其实,景德镇留客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能只盯着“门票收入”“文创销量”,要多想想游客真正想要什么是亲手做一个瓷器的成就感,是住一晚乡野民宿的松弛感,是听一段老瓷工故事的代入感。就像老辈人说的“待客要走心”,旅游留客也一样,得拿出“能拴住人心的真东西”。你觉得景德镇最该增加哪些“留客项目”?是更多接地气的瓷艺体验,还是更有烟火气的乡村民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评论列表

以文案之情绪
以文案之情绪 2
2025-10-27 16:05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