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发现,周围的那些人基本都是留守妇女,看着日子挺平静的,其实背地里都在熬。
早上六点多就得爬起来,给孩子做早饭,粥要熬得烂一点,鸡蛋得剥好壳。
送完孩子上学,回来就得收拾厨房、洗衣服,地板得拖两遍,不然总觉得不干净。
中午赶在孩子放学前,又得往学校门口跑,晚上得盯着孩子写作业,一道题讲好几遍。
要是孩子突然发烧咳嗽,那更要命。半夜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挂号、排队、取药,全程一个人。
张丽姐就是典型,以前总跟我一起逛超市,总说玩具太贵,没必要买,孩子玩两天就扔了。她以前多清高,交朋友特别挑,不是一路人她都不怎么搭话。
带孩子之余,她还想学着做布艺手工,说能挣点零花钱,不用总伸手跟老公要。那时候的她,眼里有劲儿,看着就像能把日子过好的样子。
但今年见她,真不一样了。
上次在菜市场碰到,她涂了浅粉色的口红,穿了条碎花连衣裙。以前她总穿灰色、黑色的运动服,说方便带孩子,不怕脏。
她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话比以前多了好多。聊了没两句,她就拿出手机,凑到我跟前说:“你看这两个男的,我今年加的微信。以前我从不乱加人的,这俩挺会说话,知道我带孩子累,总跟我太不容易了,跟他们聊得挺开心的。”
说着,她还把照片放大,问我:“你觉得哪个帅点?左边这个会给我发搞笑视频,右边这个会跟我聊孩子的教育,都挺懂我的。”
我当时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以前她眼里的光是对日子的盼头,现在这光,好像是抓住了点什么救命稻草似的。
张丽姐带孩子五年了,她老公在外地打工,一年就回来一次,每次待十来天。回来的时候,孩子都跟他生分。
他老公要么抱着手机刷视频,要么跟朋友出去喝酒,跟张丽姐没几句正经话。
据她吐槽,两人好像成了陌生人,晚上各睡各的房间,连个拥抱都没有。
全家全靠她老公每个月打钱,有时晚几天,张丽姐就得算着花,买菜都得挑便宜的。孩子要报个绘画班,她跟老公说,还得解释半天,生怕老公觉得她乱花钱。
情绪上更没地方说。想找朋友聊聊天,人家不是带孩子就是上班,没几分钟就说得忙了。跟老公说委屈,他要么说“谁带孩子不这样”,要么就说“我挣钱也不容易”,根本没听她把话说完。
以前我总觉得张丽姐挺坚强的,什么事都能扛过去。现在才知道,再坚强的人,也扛不住常年的孤单和委屈。
她加那些陌生男的微信,可能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能有人夸她两句,给她点鼓励。
可这样下去,真怕她走偏了。我想劝她两句,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毕竟她受的那些难,我没真真切切经历过,说再多,也抵不过真实的亲身经历。
有时候看着县城里那些抱着孩子、匆匆忙忙的女人,就会想起张丽姐。她们每天围着孩子转,围着家务转,把自己熬得没了样子,却连个能依靠的人、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日子,到底要熬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