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个熟悉的对话
前几天,一个做开发的老同事给我发消息。 “阿森,你说我是不是该去考公?再这样下去,我真有点顶不住了。”
他在大厂写了快十年代码,工资不低,但最近每天都在担心:
部门要不要裁员?自己还能写几年代码?35岁以后怎么办?其实,这样的对话,我这两年听得越来越多。 很多程序员不敢在公开场合说,但私下里都在想:“要不要给自己找个Plan B?”
02为什么程序员会把目光投向体制?
从我的观察,背后有几个现实:
太卷了:大厂996,外包通宵,长期下去身体和心态都快熬垮。风险太大:项目说砍就砍,部门说没就没,个人努力瞬间归零。成本太高:房贷、孩子、父母,一个个现实问题比bug还难解。年龄太焦虑:30出头就开始怕,谁都知道35岁是道门槛。所以,考公不只是“换份工作”,更像是给自己找一份稳定的生活解法。
03
程序员考公,其实挺有优势
很多兄弟觉得“我文科不好,怕申论写不出来”。 但换个角度看,程序员身上的特质,其实在公考赛道里都是加分项:
逻辑严谨:写代码就是逻辑,推理题对你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快:新框架都能啃下来,公考知识点也能啃。工程化:习惯拆需求、排计划,用在备考上就是“目标—执行—复盘”。抗压强:上线前的通宵你都撑过来了,考试压力算啥。自律性:写周报、写日志的习惯,放到学习就是最好的闭环。所以我常安慰他们:你不是零基础进入公考,而是换个舞台用已有的能力。
04大厂 vs 公务员:我看到的对比
以前我在技术圈,常见同事的两条路:
一条是留在大厂,收入高,但每天担心下个季度裁员。 另一条是转去体制,刚开始工资没那么亮眼,但节奏稳、心态稳。
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 “大厂给的是短跑的爆发力,公务员给的是马拉松的稳定性。” 这句话,我觉得挺真实。
05阿森想说的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 不是为了告诉你“公务员一定比大厂好”,而是想和你并肩站在这里,说:
你焦虑,我理解;你犹豫,我懂;你需要找路子,我可以帮你少踩坑。考公不是逃离,而是另一种选择。 就像写代码是debug产品,考公是debug人生。
06写在最后
如果你正在犹豫,不妨问问自己:你最需要的,是高薪,还是确定性?
欢迎你在留言区聊聊: 你有没有想过,哪天也会走上考公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