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明洞街头爆发大规模的反华示威游行。自称“爱国者”的右翼极端分子高举“滚回中国”之类带有歧视性的标语,甚至有人直接攻击附近的中国游客。
这一幕的背后,不仅揭示了韩国社会潜伏已久的民粹主义暗流,也让人对新总统李在明的“外交智慧”产生质疑。
李在明的“沉默”,暴露韩国外交的根本困局这场性质恶劣的反华示威游行影响越来越广泛,身为韩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李在明却持续保持缄默。
这位曾在竞选时高调主张“恢复中韩关系”的总统,在中国驻韩大使馆三次发声抗议、提醒中国游客注意人身安全之后,依旧没有半句表态,仿佛“看不见、听不到”中韩之间已经非常严重的外交危机。
事实上,这种沉默不是偶然,而是李在明有意为之的“政治逃避”——既不想得罪极右翼势力,也不敢触碰中韩关系的敏感神经。

这次反华集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从2023年韩国大选时期流传的“中方干预韩国选举”谣言演化而来。当时保守派为了选票,炒作“中国黑手干预政局”,虽然从未拿出任何证据,但通过右翼媒体和网络水军的发酵,这种荒谬言论在韩国社会激起了某种“情绪红利”。
进入2025年,美国开始在经济上全方位围堵中国,要求韩国在“供应链脱钩”、“限制中国产原料”方面积极配合。而韩国政府一边口头说着“经济不能和中国脱钩”,一边却默认国内反华情绪泛滥成灾,把对华关系推向更紧张的深渊。

李在明在这场外交与舆论风暴中,没有站出来遏制极端情绪,也没有向中国释放任何善意,反而以沉默坐实了对中国“不置可否”的立场。他的“观望主义”正在一点点消耗中韩关系的信任资本,也将韩国推向了一个危险的地缘夹缝:得罪中国,依附美国,最终却两头空。
被掀开的底牌:中方警告“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点破韩美联手图谋7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发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表态:“任何协议和谈判都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这句看似温和、实则锋利的外交语言,不仅是对美韩联手施压的回击,更是一记精准打击:你韩国若真跟着美国走,损害中国利益,就别怪中方不再客气。

就在同一天,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长张成吉公开承认,美国在与韩国的产业协商中明确提出“要减少中国产原料的使用”,否则韩美产业合作难以推进。这不是“要求”,这已经是“逼迫”。
问题是,韩国真有本事抛弃中国供应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400亿美元,对中国原材料、零部件和市场的依赖,从造船、汽车到泡菜、化妆品,全方位绑定。釜山商会至今还在盼着泡菜出口中国解禁;全罗道农民因为中方进口限制,一年损失10亿韩元;化妆品业2025年上半年因限韩阴影营收下滑15%。

李在明政府嘴上说“重视中国”,却在美韩谈判中没有丝毫反对立场,这种“双面人”式的政策,在中方眼里早已是公开的“出尔反尔”。
中方这次没有像2016年“萨德事件”那样直接出手,而是通过外交话语精准施压,在道义和规则上占据高地。一方面强调“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用的是WTO国际贸易规则;另一方面,依旧在公开声明中祝贺韩国大选成功,称愿“推动中韩关系进一步发展”,给足面子。
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应对模式:刚的是原则——不许韩国在对华议题上踩红线;柔的是态度——如果你愿回头,中方依旧给你机会。

当底牌被掀开,中方点破“第三方利益”之时,也是在公开提醒李在明:你不是旁观者,而是选择的制造者。如果你选择与中国对抗,那么等待你的,就不是“沉默的提醒”,而是实打实的反制手段。
骑墙外交终将两头空:中韩裂痕加剧,李在明还能走多远?李在明之所以迟迟不敢就反华风波发声,根源并不复杂:他太清楚韩国现在骑在中美之间,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引发国内政治风暴。尤其在韩国政坛保守与进步势力对中国态度分裂严重的当下,“说话”比“沉默”更危险。
进步派希望与中国保持务实合作,稳定经济;而保守派则借“反华”造势,煽动情绪,压制李在明的外交试探。这种国内政治撕裂,让李在明政府宁可“不作为”,也不敢“出错”。

但“沉默”并不等于中立,反而会不断削弱国际社会对韩国的信任度。中国外交部已点明,如果中韩关系持续恶化,后果自负。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仍高达233万亿韩元,中国是韩国最大出口市场,占总出口的22.8%。失去中国这个市场,不是“损失一个客户”,而是“断一条命脉”。
更严峻的是战略层面的压迫。美国近年来不断强化在东北亚的军事部署,加大对韩国的战略牵制,甚至在日韩之间扮演“和事佬”角色,实则将韩国捆绑进“印太战略”之中,要求其在技术、军工、外交全面配合遏华政策。

李在明如果继续选择“沉默战术”,那就是放弃韩国的战略自主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中国对其失去耐心,外交关系持续冷却,连带经济雪崩;美国虽嘴上支持,但真正信任度低,关键技术和市场资源仍紧握不放;国内因经济下滑导致民怨沸腾,其执政地位遭遇挑战。
结语韩国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美国的高压胁迫,一边是中国的温和警告;一边是右翼媒体鼓噪“反华爱国”,一边是出口企业苦苦等待中国订单。
李在明必须做出决断。因为“不做选择”,就是最坏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一场外交风波,也不仅仅是一次街头抗议,而是一次对国家定位、对领导人智慧的真正考验。
参考资料:
一些人在首尔明洞等地区举行反华集会游行,我使馆:已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
观察者网2025-07-09
一些人在首尔等地区举行反华集会游行 中使馆:已向韩方提出交涉
新京报2025-07-09
反华势力示威,中使馆交涉韩方,李在明有力回应,罪魁祸首入狱
2025-07-12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