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十县百场千企“金农好好”共富市集行动启动以来,“金农好好”以品牌为针、市集为线,串联起金华9个县(市、区)的田间地头与城市街巷。截至目前,151场市集,2000余万元销售额的背后,是农户账本上的增收数字,是农产品出乡村的清晰足迹,更是一场场以小市集撬动大共富的美好实践。

市集搭台:乡味为媒连城乡
“金农好好・共富市集”从不是简单的摆摊售物,而是扎根生活的城乡联结纽带。围绕传统节气、热点事件设计的主题,让市集既有“烟火味”,更有“记忆点”。
初夏的古子城保宁门前,“金农好好・共富市集”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新地标。5万余名市民循着乡土气息而来,各摊位前人头攒动、购销两旺:永康两头乌肉麦饼现做现售,热气氤氲中飘出地道风味;武义宣莲当日采摘,清甜口感尽显自然本味……这场市集参展农户平均收入超万元,让众多农户首次体验到“家门口产销”的便利与成效。在全省热议的“浙BA”篮球赛事期间,“金农好好”创新打造“体育赛事+农产品展销”消费场景,近百种金华特色产品集中亮相赛场周边。外地观赛群众顺带选购乡土好物,球员赛后驻足挑选归乡伴手礼,金华佛手、非遗剪纸等产品借势出圈,成了赛事里亮眼的“金华名片”,让赛事热度转化为助农温度。
市集的活力不止于城市商圈,更下沉到社区末梢与乡村一线。4月的沙畈乡,全省供销社“供富大篷车”助农增收现场会上,“金农好好・共富市集”热闹开集。17个村的农户带着土蜂蜜、手工笋干等特色产品踊跃参与,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市集同步搭建日用品供给专区,依托百年乡村大集的人文底蕴与社区门店的便民优势,构建起“农产品进城、日用品下乡”的双向供给网络,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一站式”采购,既激活基层消费潜力,更打通城乡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流动参展:跨域联动拓市场
“金农好好・共富市集”通过主动走出金华、对接外部市场,让“八婺风味”成为流通全国的特色标识,更在跨区域协作中延伸助农链条、放大共富效应。
在上海,“金农好好”以场景化营销打开市场。2024年以来,统筹参与“冬去春来年货节”嘉定永盛里年货大集、上海供销创享塔新春年货市集等近20场活动。活动现场专门设置金华特色产品主题展位与试吃专区,重点推广金华两头乌礼盒、金华火腿、金华佛手等核心产品,累计服务上海市民近 13 万人次。其中鲁迅公园铭品荟浙江金华义乌专场活动销售额达7.8 万元,为金华农品在沪传播夯实了群众基础,金华土香肠等产品更成为上海市民追捧的热销单品。在杭州,“金农好好”借力商会资源拓宽流通渠道,积极参与2025金华两头乌迎中秋国庆主题推介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金华农品的品质优势与文化内涵,让金华火腿、武义宣莲等优质农品进一步走进杭州商超与家庭,持续扩展长三角市场布局。同时,携手吉林四平、四川巴中等对口协作地区,构建“双向赋能”共富格局。共同参与2025吉林省“土特产”系列推介活动(金华站)、第五届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在资源互补中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让市集成为跨区域协作共富的重要载体。
渠道拓界:好物出圈扩影响
“金农好好”的渠道拓界,核心是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国内国际贯通”的立体流通网络,打破地域限制,让金华优质农产品能借市集“火一把”,更能靠长效渠道“卖得久”;既立足国内市场做深服务,也借力文化交流走向国际,让金华味道真正实现“长效流通、广域传播”。
在国内市场,“金农好好”以品牌专柜筑牢长效消费阵地。上海嘉定3家惠民超市设立“金农好好”专柜,常态化销售金华火腿、武义宣莲等核心产品,实现产销对接从“短期联动”到“长期稳定”的转变;与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开设“金华两头乌”(金农好好)形象窗口,在首都展示千年传承的金华农品文化,让北京消费者近距离了解金华火腿的腌制工艺、佛手的养生价值;依托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网点多、覆盖广”优势,在金华市区流量集中的便利店设立品牌专柜,常态化销售腊味礼盒、玳玳果脯等产品,为金华特产全国化流通探索新路径。
在国际舞台,“金农好好”以文化为媒讲好农品故事。借助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赴奥地利、匈牙利交流演出契机,将金华火腿丝、佛手蜜饯等农品作为“文化伴手礼”带至海外——当婺剧的水袖翩跹时,外国友人品尝着咸香的火腿丝、清甜的佛手蜜饯,在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记住了金华农品的独特风味。这种“文化+”的传播模式,让金华味道不再是单纯的食品,更成为承载中国乡土文化的名片,在异国他乡留下鲜活的“金华印记”。
从乡村摊位到城市专柜,从省内市集到全国市场,再到海外舞台,“金农好好・共富市集”以小切口做深助农文章,用具体实践诠释共富内涵。未来,“金农好好”将继续加密市集布局、创新营销模式,让更多乡土好物通过一个个小摊位、一场场小直播,走进千家万户,也让更多农户的日子跟着农产品一起“走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点燃更暖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