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周五A股大跌,被吓跑的散户会不会被打脸? <br /><br />...

周五A股大跌,被吓跑的散户会不会被打脸? #股票##A股指数# 大家好!相信上周五的 A 股行情,让不少人度过了一
周五A股大跌,被吓跑的散户会不会被打脸? #股票##A股指数# 大家好!相信上周五的 A 股行情,让不少人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周末。屏幕上刺眼的绿色、账户里缩水的数字,还有社交媒体上漫天的悲观言论,都在拷问着每一位散户:“要不要割肉?会不会跌得更惨?” 先上结论,沪指不跌破3940点,始终看多。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 —— 那些在恐慌中匆忙离场的散户,会不会在不久后迎来 “打脸时刻”?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波大跌绝非基本面的崩塌,更多是市场情绪的集中宣泄。国金证券的研究团队早就指出,此次调整本质是获利盘了结的结果,并非经济基本面或企业盈利出现了根本性恶化。中金公司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前市场浮盈积累较多、部分板块估值偏高,导致短期获利了结意愿强烈,才引发了剧烈波动,但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回顾历史数据,这样的 “黑色星期五” 从来不是市场的终点。2015 年牛市中的急跌、2018 年的震荡调整,每次都伴随着散户的恐慌抛售,但最终那些能分清 “情绪杀” 和 “价值杀” 的投资者,都等到了市场反弹。就像这次,半导体、电池等高估值赛道虽然大跌,但燃气、水泥等低估值板块逆势上涨,资金只是在进行高低切换,而非全面撤离市场。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抛售的散户,很可能卖掉的是被错杀的优质股,这恰恰是最容易被 “打脸” 的操作。 说到 “打脸”,我们不得不正视散户群体的一个致命弱点:追涨杀跌。上交所数据显示,散户贡献了 A 股 82% 的交易量,却只拿走 9% 的盈利,而机构用 18% 的交易量赚走了 91% 的利润。差距为何如此悬殊?关键就在情绪管理。2015 年牛市期间,85% 的散户最终亏损,核心原因就是在高位追涨、下跌时恐慌割肉。而这次大跌中,已经有聪明的散户开始逆势布局:上周小单资金净流入超 2470 亿元,硬生生对冲了机构的流出资金。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市场的机会,往往藏在多数人的恐慌里。 可能有人会问:“不割肉万一继续跌怎么办?” 这里有三个关键判断标准,能帮你避开 “割在最低点” 的陷阱。第一,看基本面。如果手里的股票业绩稳定、估值合理,只是被大环境带跌,那完全没必要割肉;但如果本身有雷、业绩恶化,止损离场才是明智之举。第二,看仓位结构。那些把所有钱都砸在科技股的散户亏得最惨,而分散投资的人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第三,看长期趋势。监管层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 “慢牛” 护航,短期震荡恰恰是消化泡沫的过程,而非牛市终结的信号。 最后想给大家提个醒:股市里没有绝对的 “底部”,但有清晰的 “逻辑”。与其纠结下周会不会反弹,不如趁着周末做好三件事:一是盘点持仓,把优质股和垃圾股分分类;二是制定计划,加仓要分批,别想着 “一把梭哈”;三是调整心态,与其盯着行情焦虑,不如多研究公司基本面。要知道,2023 年的回测数据显示,坚持定投优质指数的投资者,收益比盲目抄底的人高了近 2 个百分点。 各位朋友,A 股从来都是 “震荡向上” 的市场,恐慌从来不是出路,理性才是。那些在大跌中被吓跑的人,或许会错过下周的反弹,更可能错失长期的机会。愿我们都能守住筹码、守住理性,在市场的波动中,成为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