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分享了局限的我们的其实是自己的认知,当我们是带着自己固有的认知去面对问题时,我们就看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认知了,很多问题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无解的。就像现在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原生家庭,我们会认为自己之所以不幸,是因为自己没有好的家庭环境,经历了太多的委屈和创伤才导致的,而时光又不会倒流,所以创伤也就是无法消除的。
我们会有原生家庭决定论这个认知,并认可这个认识,显然是近些年西方心理学的流行才了解到的这个认知,而我们会认同这个认知,是因为这个认知给自己不幸的人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任何问题只要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我们就会得到些许安慰,尤其是当问题是别人造成的,我们就更容易接受这个不幸的自己。当我们都认同了这个认知,我们也就不会再去面对自己的不幸了,不幸也就会永远存在。这种对某个认知的认同其本质也就是对当下问题的逃避。
虽然我们会有新的认知在不断的产生,但是我们逃避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像以前的人就没有人人平等、原生家庭这个认知,那时的认知是父母是天,父母永远是对的。现在的原生家庭决定论放在以前就一定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以前的人就不敢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家庭,很多人也就只能把原因归结于自己,说自己的不幸是由自己前世的业所造成的,他们也就同样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了理由,找到了认同。
所以我们会发现,认知其实就是我们的逃避,我们拥有的认知越多,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解释也就越多,就像拥有因果论这个认知的人,就会用这个认知来解释当下的不幸,拥有人性本恶这个认知的人,就会用这个认知来解释他人或是自己的恶。拥有智力是天生的人,就会用这个认知来解释自己的愚笨等等。当我们的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问题也就不会得到改正,我们也就永远困在自己的认知里了。这就是我们会见到很多人拥有高认知却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认知越多的人,对自身行动的阻碍就越大。所以认知多的人并不是真正的高认知。真正的高认知,是要去放下自己所累积的认知,做到无认知。
但无认知并不是说要我们什么思想认知都没有,那就太荒谬了,我们必须依靠思想认知才能生存。无认知,是指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马上给出自己大脑里的主观评判、定义、结论等,而是以当下的问题为中心去面对问题。比如学习不好这个问题,如果我马上就给出是自己智商低的原因这个结论,那么我就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来面对问题的。当我给出智商低这个原因时,我自然也就不会去解决问题了,因为当我给出这个答案,意味着我认可了智商的高低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如果我不给出任何的结论,而是事实求是的去了解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去看自己每天都花了多少时间来学习,在学习时又有多少时间是专注的,在学的过程中,是听不懂老师的讲话,还是听了记不住,又或是记住了,但就是不懂得如何运用,又或者是做题时粗心大意、紧张等原因,当我去看清了所有的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如何正确的去行动,学习成绩也就会得到提升,学习不好这个问题也就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能解决问题的行动也就才是真正的高认知。去观察我们身边那些能力强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就都会以问题为中心,实事求是的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会有对问题的解释。所以真正的高认知是要去放下自己的认知,做到无认知,而不是去累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