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滑是轴承稳定运行的核心保障。润滑失效是引发轴承故障的首要诱因,其表现形式包括润滑脂干涸、润滑脂污染、润滑不足或润滑过量。成因方面,润滑脂干涸多因使用温度超过润滑脂耐受极限,或润滑脂长期未更换导致老化;润滑脂污染常源于安装时清洁不彻底(如轴颈残留油污、杂质),或密封失效导致外部粉尘、水汽混入;润滑不足是未按规定周期补充润滑脂,或注脂通道堵塞,故障表象为运行时有摩擦声;润滑过量则是注脂量超过轴承内部空腔容积的 1/2-2/3(中小型轴承通常为 1/2),导致润滑脂搅拌阻力增大,散热困难。故障表现为轴承温度急剧升高,运行时有“闷响”,严重时出现润滑脂碳化结块,并产生刺激性气味,轴承内部零件因缺乏润滑而快速磨损或卡死。

锈蚀主要发生在轴承内外圈、滚动体的金属表面,分为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化学锈蚀多因轴承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户外水泵电机、食品加工车间电机),或清洁时使用的溶剂(如汽油、煤油)未完全挥发,残留液体与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红褐色铁锈;电化学锈蚀则是轴承与电机轴、端盖等不同金属部件在潮湿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导致金属离子迁移,产生腐蚀斑点。此外,轴承出厂时的防锈油失效,或安装后未及时补充润滑脂,也会增加锈蚀风险。故障表现为轴承表面出现明显的锈迹,转动时出现 “卡滞” ,运行噪音增大,若锈蚀发生在滚道或滚动体表面,还会加速疲劳剥落,缩短轴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