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已正式签署第27次宪法修正案!”巴基斯坦总统府11月13日的公告,让这个中国的“全天候伙伴”再度引发关注。此次修宪堪称巴国权力结构的“大手术”——陆军参谋长兼掌国防军总司令职权,参联会主席职位被废除,还新设立联邦宪法法院。总统扎尔达里的签字笔落下,不仅重塑巴国军政格局,更给中巴经济走廊(CPEC)等合作带来新的变量。

核心信息一:军政权力大洗牌,巴内部博弈是核心(与中国无直接关联)。修正案的三大关键点直指权力重构:一是陆军参谋长头衔前加上“国防军总司令”,意味着陆、海、空三军指挥权实质归一;二是沿用40年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职位被废除,彻底终结“多头指挥”的历史;三是新成立的联邦宪法法院,专门审理军政争议案件。这背后是巴国内长期存在的“军政协调难题”——此前参联会与陆军参谋长权责交叉,多次延误重大决策。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牵头推动修宪,总统扎尔达里最终拍板,本质是文官政府与军方达成的新平衡,虽与中国无直接关联,却决定着巴国未来的稳定根基。
核心信息二:对中国的影响“喜忧交织”,合作机遇远超风险。作为巴基斯坦最大投资国,中国的关切集中在两大领域。最直接的利好是CPEC项目推进将“提速增效”——过去CPEC部分能源项目因巴军方多部门协调不畅,工期延误超18个月。如今军权集中,负责CPEC安保的巴陆军可“一竿子插到底”,近期卡·拉合尔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已传来“加速审批”的消息。贸易层面同样受益,巴国军政合力后,将更有力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2024年中巴贸易额突破250亿美元的目标更有保障。但风险仍需警惕:权力重构期可能出现短暂政策空窗,部分地方政府对修宪的理解偏差,或导致个别合作项目出现流程性延误。不过巴方已释放积极信号,夏巴兹总理在修宪后首份施政报告中,明确将CPEC列为“国家最高优先级”,这颗定心丸相当及时。
政要博弈堪称“老辣与务实的碰撞”。总统扎尔达里的操作尽显“平衡大师”特质——表面上是被动签署法案,实则提前与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举行3次闭门会谈,用“军权集中”换取军方对文官政府的支持,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让他在民众眼中保住了“民主颜面”。总理夏巴兹则是修宪的“幕后推手”,他一边在议会强调“文官主导”,一边主动将军权整合方案提交军方审议,既满足了军方提升效率的需求,又为自己赢得“务实领袖”的口碑。而最大受益者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虽手握实权却保持低调,仅通过发言人表态“全力保障国家发展与对外合作”,这种“少说多做”的风格,恰恰是中国企业最乐于见到的合作姿态。
对比印度与土耳其的反应,更显中巴关系的“铁”。印度外交部罕见“快速回应”,称“密切关注巴基斯坦内部权力变化”,实则担心中巴合作因巴国稳定而升级,近期已悄悄加强印巴边境军事部署。土耳其则摆出“合作姿态”,总统埃尔多安致电扎尔达里祝贺修宪,试图借机争夺CPEC配套项目订单。一防一抢的对比,恰恰凸显了中国在巴国合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中国不仅是投资者,更是巴国稳定发展的“战略伙伴”,而印度的猜忌、土耳其的投机,都难以撼动这一基础。
后续动态值得重点关注。一是CPEC新一批合作清单已提上日程,巴方计划在12月与中国签署瓜达尔港自贸区扩容协议,面积将从15平方公里扩至25平方公里;二是联邦宪法法院将在1个月内完成人员组建,首批受理案件就包括CPEC相关的土地审批争议。更关键的是,穆尼尔陆军参谋长已确认,将于12月初访华,专门商谈CPEC安保合作细节,这无疑是修宪后中巴军事合作的“强心针”。
巴基斯坦这场修宪,本质是为国家发展扫清权力障碍。扎尔达里的平衡术、夏巴兹的务实风、穆尼尔的执行力,共同指向“稳定求发展”的目标。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意味着CPEC的合作环境更优,更能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军政协同”的合作范本。
你认为巴铁修宪后,CPEC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吗?中国该如何抓住这次合作新机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