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CVN-73“华盛顿”号航母经吕宋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接替CVN-68“尼米兹”号航母同日离开,两艘同为“尼米兹”级的核动力航母完成了无缝衔接。
“尼米兹”号航母在南中国海部署时,10月26日,在相隔半个小时内竟然接连摔了一架MH-60R “海鹰” 直升机和一架F/A-18F “超级大黄蜂” 双座战斗机,成为轰动全球的重磅国际军事新闻。

目前,满载排水量3335吨的T-ARS 52“萨尔沃” 号救援打捞船,搭载有发电机、排水泵、灭火装置、甲板起重机、滚轮和液压牵引装置、切割焊接设备和载人潜水系统等,正在两架舰载机坠毁现场海域进行打捞作业。
美海军担忧舰载机上敏感的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战套件、敌我识别设备以及通信和数据共享系统,对其竞争对手仍然有相当的吸引力,会落入同样拥有深潜器、救援打捞船能进行深海作业的某大国手中。

11月14至15日,美国海军、菲律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三方联合在南中国海靠近黄岩岛海域进行了第13轮所谓“多边海上合作活动(MMCA)”。
成员包括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另有“格里德利” 号、“韦恩·梅耶” 号和“莱娜·萨特克利夫·希格比” 号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曙”号驱逐舰;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号、“安东尼奥·卢纳”号护卫舰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梅尔乔拉·阿基诺”号、“圣奥古斯丁角”号巡逻舰。

美菲日三方在黄岩岛海域的活动,规模可谓不小,拥有航母、驱逐舰、护卫舰、巡逻舰等9艘大中型水面舰艇,演练科目涵盖了机动编队、反潜作业、海上补给以及跨甲板登陆等所谓“互操作性”等多项内容,所针对目标不言而喻。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出动了轰炸机编队(未具体披露型号但推测就是轰-6K、轰-6N和轰-6J这三款轰-6系列中最新也是最具威慑力的型号),巡航路径覆盖了黄岩岛等关键区域,部分轰炸机还直接飞过黄岩岛上空,并完成了标准的训练动作。

同时战区空军还搭配空警-500预警机和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和海警的巡逻舰,共同构建了海空一体化的监控体系,全程掌握外舰在黄岩岛海域的动态。
此外,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明确表态,其核心内容直指菲方挑事本质、亮明战区戒备姿态与坚定决心。既戳破了美菲日三方军事勾连的挑衅本质,也清晰地传递出中方捍卫领土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强硬立场与充足底气。

总之,“华盛顿”号航母替代“尼米兹”号航母,对外宣称其任务是为打捞坠海的两架舰载机作业提供支持,实质是开展海域控制和环境勘测,暗藏着华盛顿的多重战略考量。
希望通过“华盛顿”号的部署,近距离监测已正式入列南海舰队的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的活动细节。此前仅靠侦察卫星获得的福建舰的动态信息,难以研判中国海军这艘8万余吨重型航母训练进展和真实的战斗力。

此举,既强化了美海军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海域的军事存在,又加剧了区域军事化的风险,将进一步推动地缘政治、军事等战略博弈的错综复杂。
南部战区海军出动了轰-6K等组成的轰炸机编队,飞越黄岩岛上空的战备巡航,是极其罕见的态势,能对域外的航母打击群构成威胁。这种航母打击群开进南中国海,中方轰炸机群跟进的迹象,构成了南海的动态战略平衡,让域外的海空力量不敢轻易突破红线,从而避免了局势的进一步失控。

地缘博弈的复杂性,暂时还不会影响南海——作为全球重要贸易航道的畅通和安全,符合中国、东盟、日韩、域外大国的利益。
大国博弈是不是有点“雾里看花”?貌似难以看清其本质或真相,只要能够符合各自的相关利益,在南海这种“斗而不破”的局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信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