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们为什么不敢结婚了:这代人的清醒与挣扎

昨天深夜,好友小段突然给我发来消息:“家里又催婚了,说今年再不带对象回家就别回去过年了。”后面跟了个苦笑的表情。我回她:

昨天深夜,好友小段突然给我发来消息:“家里又催婚了,说今年再不带对象回家就别回去过年了。”后面跟了个苦笑的表情。

我回她:“那你怎么想?”她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我心里也很慌,但总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吧?”

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的心事。

我们这代人面对婚姻的态度,似乎和父辈截然不同。不再是“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而是多了一份审慎,甚至迟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那些曾经被奉为真理的话,或许正是最大的谎言,什么“有个对象就好了”、“结了婚就好了”、“生了孩子就好了”。

但凡抱着这种念头进入关系的人,很可能只是在为自己编织一个更精致的牢笼。

01

“工作太累,不如找个人结婚算了。”

“一个人太孤单,有个人陪着总比没有强。”

“原生家庭不幸福,结婚就能逃离了。”

这些话耳熟吗?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婚姻想象成万能解药,以为它能治愈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

但现实往往是:你带着未解决的课题进入一段关系,结果只是把问题加倍。因为婚姻从来不会让问题消失,它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我大学同学小琳的故事就是个例子。她在上海打拼五年,始终觉得漂泊无依。28岁生日那天,她看着朋友圈里老同学们晒娃、晒家庭,突然做了决定:回老家结婚。

对方是亲戚介绍的,条件相当,但谈不上多喜欢。她说:“差不多就行了,结婚后至少能安定下来。”

结果呢?婚后第二年她就后悔了。丈夫期望她辞职顾家,公婆催生步步紧逼。原来只是为工作焦虑,现在却要面对夫妻矛盾、婆媳关系和更大的经济压力。

“我以为结婚是解药,没想到面对的是更多的难题。”她苦笑着说。

02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得透彻:“很多人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结果发现只是换了一种受苦的方式。”

这句话听起来很扎心,但确实反映了部分现实。

当我们把婚姻当作救生圈时,很容易忽视自己其实需要学会游泳这个事实。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她曾经以为婚姻是稳定的保障,最后才发现:

“所有的困难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婚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03

社会学家上野千芝曾说:“婚姻本身不会带来幸福,幸福的人才能创造幸福的婚姻。”

这句话点明了关键:

婚姻不是幸福的来源,而是幸福的结果。指望通过婚姻获得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本质上就是一种风险转嫁,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另一半的不公平。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小吴的选择。他在32岁那年拒绝了家里安排的相亲,尽管当时他正经历职业低谷。

“我不能在自己都站不稳的时候,拉一个人来陪我跌倒,”他说,“那不是寻找伴侣,而是寻找救命稻草。”

他花了一年时间调整状态,健身、学习、换工作,直到感觉自己能够对自己和对方完全负责了,才重新开始约会。

现在他已经结婚两年,他常说:“我和妻子是两个完整的圆,彼此都很欣赏对方。”

04

那么,难道就不应该结婚了吗?当然不是。

好的婚姻依然是世间最温暖的羁绊。只是我们需要调整的是:不再把婚姻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视为分享生命的礼物。

就像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爱的真谛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望向同一个方向。”

婚姻最美的样子,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人,决定并肩面对世界,而不是一个人指望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

如果你现在犹豫是否要结婚,不妨先问自己:我想从婚姻中得到什么?

如果答案是“安全感”、“归属感”或者“解脱”,那么也许你需要先给自己这些,而不是向别人索取。

因为你首先必须是完整的自己,然后才能成为别人的另一半。

最后,我想说:

不是婚姻本身让人失望,而是我们对婚姻的误解让人失望。这代人对婚姻的谨慎,不是悲观,而恰恰是一种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对可能到来的另一半负责。

就像我们常说的,最好的婚姻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当你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的时候,恰恰最适合开始一段“我们”的故事。

希望你能遇到这样的关系:不是因为需要而结合,而是因为想要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