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男人既赚不到钱,又懒惰成性,脾气暴躁,还可能酗酒成瘾,甚至屡次出轨。而他的妻子,那个堪称"完美受害者"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离婚,继续忍受着日复一日的煎熬,哪怕每天以泪洗面,身体精神都饱受摧残。
在外人看来,这道选择题再简单不过了,离开这样一个"一无是处"还背叛你的男人,人生只会变得更好。可是如果你这样劝说对方,对方只会找一大堆站不住脚的理由来辩解,什么"孩子离不开爸爸"啦,什么"离婚了让人看笑话"啦,什么"他保证会改的"啦,让人不仅怒其不争,更是感到费解:一个各方面都很糟糕的男人出轨了,为什么妻子还不离婚?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远非"懦弱"或者"愚蠢"能概括的,我们更不要被这种表面的不公所迷惑。
如果你深入这位妻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这段看似畸形的关系,恰恰满足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而这所谓的糟糕男人和隐忍的妻子,构成了一种奇异平衡的戏码,双方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你思考一下,这个所谓的糟糕男人,是真的特别糟糕、一无是处吗?

我们常常从哪里听闻这样的故事?一般来说,故事的来源都是在当事人口里,也就是这位隐忍的妻子嘴里。
可能这位妻子经常向你吐槽、倾诉、抱怨,诉说着自己的老公多么无耻、无能,赚不到钱、不给家用、懒惰、什么都不做、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还动不动骂人、甚至动手家暴。
这些控诉确实让人义愤填膺,但这些到底是事实的真相,还是情绪宣泄下的夸张描述?是偶尔为之的缺点,还是每天都发生的日常?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责妻子有意撒谎,故意把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男人污蔑抹黑成渣男。而是她可能在无意识中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同时完全忽略了对方的优点。
如果我们看过电影《罗生门》就会发现,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描述者会情不自禁向自己有利的方向描述。
如果一个所谓的坏男人,只是从他妻子口中出现的形象,我们并没有其他途径去得知这位丈夫的为人,那么他是否真的如此坏、是否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我们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所谓的“糟糕男人”,此时有两种主要可能,他可能是被主观定义的“糟糕”,也可能是真实的“糟糕”。

第一类男人,可能并非世俗意义上十恶不赦的混蛋。
如果去询问他的朋友或者同事,也许还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评价。但偏偏在伴侣的嘴里,他似乎一无是处,那么这种描述往往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
在心理学上看来,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这方面的缺点,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优点。
比如一个安于现状的男人可能缺乏上进心,但他也避免了野心勃勃带来的风险;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可能缺乏浪漫,但他也可能没有了油嘴滑舌的虚伪。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完全没有任何优点的人怎么可能存在?
退一万步,就算真的存在这种毫无优点的男人,妻子当初又为何要嫁给他?难道全都是包办婚姻?
我们只要冷静想想,就能发现其中不合理之处。
那么,为什么一个男人并没有那么差劲,而女人却要将他描述得如此糟糕?
一种可能,是伴侣的"糟糕",可以成为她世界的坐标原点。
通过这个糟糕的伴侣,她可以避免面对自己的人生责任和课题。
许多人的人生都有许多遗憾和不满,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差距甚远,这种差距可能会变成对自己的攻击和自责,让人陷入悔恨中。
而如果能将这些不如意归罪于伴侣,当事人的心里则好受许多。

如果自己事业上没有进展甚至停滞,可以说都怪老公让自己做全职主妇,把自己拴在家里无法打拼事业;
如果自己身体情况变差,可以说老公不操心不做事,为家庭贡献太少,丧偶式婚姻让自己操劳过度;
如果社交圈子越来越窄,也可以归咎于丈夫的不体贴和不支持,是老公把自己圈住了;
如果自己情绪不稳定、精神状态差,也可以说是老公人格缺陷,对自己长期打压否定……
你会发现,只要愿意找,一个人总能为自己的一切不幸找到一个背锅侠。
当然,若说这位妻子的悲催生活与老公完全无关,未免太过武断。
但一个人如果真的全方位被另一个人影响自己的生活,让自己不断下坠,她难道就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不能做出改变,打破困境吗?如果这个男人的影响如此巨大,妻子为何还不离开他?
所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男人太糟糕,而是女人“需要”一个糟糕的男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男人再不糟糕了,这个妻子会怎样?她真的可以逆袭人生,过上理想的生活?若到了那时,她依然有遗憾,有不满,她要如何面对?
可想而知,她将不得不直面生活中的无奈,自己的无力感和脆弱,那将是更大的恐惧。

另一种可能,则是这位妻子需要糟糕的丈夫,和自己形成对照组,让她体验到自己的清白感和道德优越感。
对于这部分妻子来说,她的价值、自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是个"善良的好人"。
而如何体现自己是个好人呢?最有力的方式是塑造一个"坏人"。
老公凡事只想着自己,而她对家人掏心掏肺;
老公什么都不做,她勤勤恳恳负担所有家务;
老公不赚钱不为家庭付出,她却任劳任怨维持家计;
更重要的是,老公这么糟糕了还出轨,而她却依然坚守婚姻不离不弃。
谁能不说这是个善良的"好女人"、"尽职尽责的好妻子"?谁不会在痛骂男人的同时,同情和夸赞这个妻子?也就是说,虽然这样的婚姻很糟糕、很痛苦,可是妻子通过反复向他人描述伴侣的糟糕,来不断确认和强化自己的"好"。这段关系,成了她获取道德资本的源泉。
第二类男人,在现实中可能确实很糟糕,但他的糟糕,很大程度上是妻子催眠和投射的结果。
心理学认为,潜意识正在操控我们的人生,而我们却称之为命运。
看起来女人好像在被动地承受男人糟糕的对待,实际上是女人无意识中催眠、暗示对方成为了那个糟糕的人。
比如一个女性潜意识里深信"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或者"自己根本不值得被爱",那么她可能会无意识做出种种行为,来诱导对方不爱她。

比如,她可能无理取闹,对伴侣疑神疑鬼,毫无根据地侦查、质问对方,直到对方不堪重负,干脆真的出轨。这时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果然不爱我。
再比如,她虽然嘴上说希望男人对自己好,好好爱自己,但其实并不相信对方能做到,于是总在挑剔男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贬低对方,各种"作",直到对方心灰意冷,真的变得越来越冷漠,而妻子这时更可以心安理得地控诉对方了。
对于这一类妻子来说,她们真正要的并不是幸福的婚姻、完美的老公,而是想要一个符合心中剧本的婚姻,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而这种糟糕的关系,也正符合她早期经历中和养育者的关系模式,虽然糟糕,但是熟悉。这种熟悉,给了她安全感。可以说,这种糟糕的男人,是与她共谋的产物,是她内心戏的最好搭档。
当然,也存在第三种可能,是一个男人确实很糟糕,而且婚前隐藏了自己的糟糕。
在追求阶段他会百般讨好、完美伪装,婚后却暴露本性、原形毕露。
而这时候妻子不肯离开,往往是因为赌徒心理作祟。她已经投入的青春和感情这些沉没成本太高,让她不敢重新开始。于是她只能加大砝码、越陷越深,等着男人改邪归正。在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幻想:
幻想自己能拯救、改造对方。实际上,这种拯救者的幻觉,只是让她更深地陷入这段有毒的关系。
那么,面对这种困境,这些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复杂的心理机制,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出路。无论是哪种情况,解决问题的钥匙都不在改变那个"糟糕"的男人,而在女性自己的觉醒。
若你就是那个离不开糟糕伴侣的妻子,你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步骤,找回自己的自由。
首先,你需要打破描述的循环,停止向他人反复诉说伴侣的糟糕,因为这种诉说本身就在强化你作为受害者的身份。
而为了验证对方到底是怎样的人,你可以开始学习记录事实,区分哪些是客观发生的事,哪些是你赋予的情绪色彩。
其次,进行诚实的自我审视。问问自己:
如果离开这段关系,我最害怕面对的是什么?
是经济问题,孤独,他人的眼光,还是那个不够完美的自己?
这段关系到底满足了我的什么需要?
承认这些需要并不可耻,反而是成长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学着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你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一个糟糕伴侣的对照之上,也不应该寄托在改造另一个人的幻想之中。你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交圈,建立起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自我认同。

如果你是深陷"拯救者"角色的女性,你需要明白:
你无法改变一个不想改变的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他的方式。
停止无谓的付出和牺牲,把精力和资源投资在自己身上。当你开始珍视自己,别人才能学会珍视你。
当然,这个改变的过程绝非易事,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支持。但唯有通过这样的内在工作,才能打破这种奇异的关系平衡,从一个被动的受害者,转变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
毕竟,真正的解脱不在于离开或留下这个表面的选择,而在于你是否能找回那个完整、独立、不需要通过任何他人来定义自我价值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