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癌症第一步该做什么?



查出癌症后:“还等什么,找医生切掉肿瘤啊?”
这的确是人们面对癌症时的下意识反应,但是千万别着急,先看看这些“过来人”的心声:



是的,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查出癌症后匆忙手术,看似抓紧治疗时机背后,可能让你的癌症治疗策略同样“草率”。
确诊癌症后该做的第一件事
可能有人会说:都查出癌症了,不马上手术等着肿瘤越长越大吗?
但需要明确的是,肿瘤患者有且仅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这里所说的完善癌症治疗策略并不是无限期的拖延治疗,肿瘤不是一天长成的,完善策略也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稳下心来最重要。

癌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这两点的成功关键在于正确的治疗策略。治癌就像打仗,队伍的人数多少、武器的优劣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巧妙地排兵布阵。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治疗方式。
如此多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如何应用?
谁先谁后?
谁和谁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免疫治疗介入时机怎么选择?
新兴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放化疗如何配合?

以上这些策略的制定都需要在确诊癌症后全面、有规划、合理地、恰当使用,此时患者一定要多与医生沟通、自我学习、甚至寻求更多权威专家的第二诊疗建议。
完善治疗策略是否延误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先制定完整战略再行动”的理念不仅不会延误治疗,反而是现代精准医疗的核心原则。

首先,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就是长期过程,而战略先行所需的时间(通常1~3周)并不会改变疾病的本质,反而能避免错误治疗带来的不可逆损伤。
其次,完整治疗战略,从“单科作战”到“多学科协作”,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约21%的患者经多学科会诊后治疗方案被修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强调:“肿瘤患者有且仅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完善治疗策略就是尽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第三,癌症治疗手段多样化,在治疗次序上,手术不一定就要先做。例如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先进行全身化疗,将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以上三点不难看出,一份完善的治疗策略与积极治疗癌症并不冲突。
癌症治疗战略如何制定
正如张明徽教授所说:“先战略后手术”的本质是“精准打击”而非“延误战机”。
在充分评估肿瘤大小、分期、位置分布以及各种治疗方式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可使治愈率最大化、损伤最小化。2025版NCCN指南进一步强调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分型的重要性,标志着癌症治疗正式进入“策略优先”时代。
* 患者可主动推动的4个行动:
① 自我学习成长,AI时代患者和家属获取知识更便捷,主动推动医患共同决策。
② 寻求第二诊疗建议,患者在获得主治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后,额外寻求其他权威医疗机构或专家的多角度专业评估。
③ 申请多学科会诊(MDT),包含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免疫医生。
④ 身心准备与治疗协同,利用等待期优化身体状态,强化营养,提升手术耐受力。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口号
“慢一点,是为了赢得更彻底!”
Slower, but surer!

如果您也对今天的话题有话说,欢迎下方留言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