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多所大学取消“大类招生”!这个高考报考的“顽疾”何时才能除?

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已经在火热进行中,而每年报考时高校的招生方式总是会引起不少考生家长的吐槽,“大类招生”这个

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已经在火热进行中,而每年报考时高校的招生方式总是会引起不少考生家长的吐槽,“大类招生”这个词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好在近几年来这一招生方式已经有了些许好转,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取消全部或部分专业的大类招生,改为按单一专业来录取,这对考生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就在2025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官网上发布的《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类)》中就提到了部分专业不再按“大类”来招生。具体变化包括:取消“化工与制药类”,按照“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2个专业招生;取消“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停招“环境科学”专业,按照“环境工程”专业招生;取消“数学类”,停招“统计学”,按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调整“工商管理类”,停招“市场营销”专业,2025年工商管理类只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专业。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山东工商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部分高校都已经取消了部分专业的大类招生。那么到底什么是大类招生?为什么会有大类招生,它又为什么被考生家长所诟病?为何如今一些高校又开始慢慢取消了大类招生?

所谓的大类招生,就是指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会将一些专业打包进一个专业大类中,以这一专业大类来统一招生。考上这一专业大类后,考生其实并没有确定专业,通常会在大学先进行一到两年的通识教育,此后再根据就读期间的学习表现、高考的成绩等因素,在同一大类的专业中再次进行专业分流,最终确定学生的具体专业,因此许多学生也会戏称这是“参加了两次高考”。

这种模式源自2001年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当年北大首次试点文理两个大类招生,打破了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高校按专业招生和培养的传统模式。此后上海大学在2011年将59个专业全部划分为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三大类实施大类招生,彻底开始了大类招生。2014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专业优先”的报考方式削弱了名校光环对弱势专业的保护作用。因而院系合作进行大类招生,既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也成为高校提高生源质量、稳定录取分数线的重要举措。如今,大类招生几乎已经成为了高校招生的标配。

原本推出大类招生是因为学生刚高中毕业,对于专业选择上还比较迷茫,若直接选择专业或许在日后学习中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适合这一专业。而大类招生就给了学生一个缓冲期,可以先通过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通识课程并了解各个专业,之后再做出选择。客观来说这一制度的推出是对考生的一种利好,但可惜在它实施的20多年中,已经慢慢变了样,成了如今高考招生中最被考生家长诟病的点。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拉高自身的录取分数线,往往会将冷门专业同热门专业分到一个招生大类中,例如将电子信息工程和土木工程放在一个大类中招生。考生想要考学校的电子信息,就必须报考这一大类,而通常报考这种热门专业的考生分数都不低,于是这一招生大类的录取分数线就会拔高了。当所有专业都采用这种方式招生的时候,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自然也就拔高了。

这种还不算是最没有下限的,一些高校甚至会将不限选科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同热门工科专业放在一个招生大类中,例如将工商管理和人工智能分在一个专业大类中,导致原本想学人工智能的理工科学霸,最终可能会被分到工商管理这种和它原本志愿完全不相干的冷门专业中来。这种“开盲盒”式的填报方式自然让许多考生家长都头痛不已,也让许多高分考生最终只能录到了低分专业中,白白浪费了辛苦考来的高分。

原本高校寄希望于这种招录方式可以提升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但随着高考报考信息的广泛传播,许多考生家长也看清了其中的猫腻,直接选择不再报考这种大类招生专业,导致一些大学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情况。这也就是如今一些高校开始取消大类招生的缘由了,而这其中感受最深,反省也最深的大概就要数中山大学了。

2021年,中山大学在高考招生中遭遇了“滑铁卢”,在多个省份招生爆冷,甚至出现录取分数线断崖式下跌的现象!如在陕西理科的投档线为444分,仅比一本线高出3分;江西省的最低投档分数线排位相较2020年跌了1573位;甘肃的最低投档线比2020年少了111分。这种全国范围内的招生爆冷甚至都上了热搜,堪称一次重大招生事故了。而许多人分析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中山大学将大类招生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许多考生都不敢填报它的专业大类,怕最终只能高分录取到冷门专业。

而此后中山大学也痛定思痛,在2022年的招生中直接取消了大类招生,表示将恢复为按院系专业进行招生,考生将不用再“开盲盒”,考上什么专业就是什么专业。同年,湖北民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也宣布取消部分大类招生,改为每个专业单独招生。这一年,也可以算是大学取消大类招生的元年。

当然这一乱象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并在2022年发文表示“培养方案不合理、不到位或招生和培养方案不一致的,不得开展大类招生”。此后在2023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及要“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

“取消大类招生”这事如今才算是刚刚起步,什么时候能真正取消,尚未可知。其实若是真心为考生着想的大类招生,自然也是值得提倡的,只不过如今太多大学将它当做了提高自身录取分数线的工具,而没有考虑过考生的利益,这种“大类招生”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