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聆听/文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近期召开的2025“企创融通汇”低空经济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专场活动中,北京物流与供应管理协会秘书长黄少阳表示,物流行业成为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的“首站”是大势所趋。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靳兵指出:“以物流行业某龙头企业为例,其2024年开通500多条无人机航线,数量是过去10年开通航线总数的2倍多。”
低空物流遭遇人力短缺与运力瓶颈
“每天10亿件快递的时代正在逼近,但物流从业者数量难以同步增长。”业内专家的判断直指行业核心痛点。
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从2019年日均1亿件跃升至2024年高峰时的日均7.29亿件,而快递从业人员长期维持在400余万人,卡车司机、货机驾驶员等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传统物流模式面临的人力瓶颈、成本高企、覆盖不足等问题,为低空物流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天然土壤。
那么低空物流为何能成为破局“首站”?北京物流与供应管理协会秘书长黄少阳解释道,物流行业发展成熟且订单量大,相较于文旅、通勤等其他低空经济应用领域,物流行业的规模化优势尤为突出。

图源:AI
一方面,物流行业订单基数庞大、需求刚性强,从城市即时配送、跨城小件运输到偏远地区物资补给,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低空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生鲜冷链、医疗药品、应急物资等细分领域对运输时效的高要求,与低空物流“点对点”直达、不受地面交通约束的特性高度契合。
在供需两端的共同推动下,低空物流已从最初的偏远地区补位,转向城市核心区、产业园区等高密度场景渗透。从深圳“同城2小时、周边4小时”的常态化配送,到粤港澳大湾区跨城航线的密集开通,低空物流正完成从“小众试点”到“大众体验”的跨越,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回应这一需求。2025年1月,国家邮政局明确支持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规模化发展;2月,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低空运输路空协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布局;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重申低空经济“先物后人”原则。这一系列政策为低空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急难险贵”到日常配送
《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显示,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今年预计达到1200亿至1500亿元,到2035年有望攀升至4500亿至6050亿元。
在政策推动下,多场景、长时间的创新应用和大范围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顺丰等龙头快递企业的一些集散点一天起降无人机达1000多架次,在深圳“同城2小时周边4小时”的无人机快递业务始终维持在每日2—3万单的水平,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智能装备赋能成为应对人力短缺的首选。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急、难、险、贵”场景成为低空物流率先落地的领域。传统物流受地形、时效等因素制约,难以满足这些特殊场景需求,而低空物流凭借快速、灵活、环保等优势,正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力量。
在医疗急救领域,时间关乎生命,低空物流正重塑医疗物资配送的效率标准。2024年7月,合肥一起产妇急救事件中,迅蚁无人机连续7次起降,15分钟内完成从合肥中心血站到妇幼医院的11公里血液运输,超过1万毫升“救命血”让产妇转危为安。
在偏远地区,低空物流同样展现出强大实力。巢湖湖心的姥山岛居民曾面临投递不便的难题,无人机仅用4分钟就能完成从中庙街道到岛的运输,较轮渡缩短近2小时。在四川马尔康市,联合飞机TD550无人机携带149千克新鲜草莓等高原特色蔬果,穿越3000米海拔的川西高原,30分钟飞行18公里,时效提升50%。
在南京,低空物流甚至解决了幼儿园小朋友的食材新鲜度问题。交通部门推动市交通集团所属空地数智公司与众彩物流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9月开学季,一架无人机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起飞,开启对附近5所幼儿园的点对点配送任务,3公里范围内用时不到10分钟。
在今年“双十一”高峰,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引导快递企业通过智能装备应用、末端模式创新、低空物流探索等方式,让寄递服务更高效、更精准、更多元,为消费升级注入持续动能。其中佛山测试运用新型无人车运输快件,单次载件近千件,有效缓解“最后一公里”压力。河源投入无人车破解山区配送难题,日均运输快件超3万件。
新技术赋能物流转型
技术突破是低空物流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核心驱动力。AI、5G、大数据、无源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正从航线规划、货物交接、安全管控等多个维度,破解低空物流发展的痛点难点。
据科技日报报道,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货物转场时的核验难题。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张闯介绍:“原来货物转场需要拆箱、盘货,以前利用阿尔法I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均需人力扫码。”而无源物联网芯片无需供电,却能够发射信号,电力来自运营商基站信号的赋能,无需拆箱就能实现货品基本信息的感知。
AI安全技术的加码也大大拓宽了低空物流无人机的飞行范围。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靳兵表示,得益于AI、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感知技术等创新应用,过去的很多禁飞区域可实现有保障的安全飞行。有城市在试点之初适飞区域只有17%,现在经过实践,80%的空域成为适飞区。
顺丰联合深铁集团在深圳推出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连接起空中无人机、地面驿站、地下无人车、地铁、航空枢纽、大飞机等多个场景,实现低空无人机与空轨运输的无缝衔接。这一模式已在浙江、大湾区等多地落地,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式,可节约60%~80%时间成本,降低30%-50%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据证券日报报道,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呈现出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无人机制造商“三方竞逐”新格局。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咨询顾问刘栩枫介绍,传统物流企业更重视与现有配送网络融合;电商平台强调配送体验与数据闭环;无人机制造商则倾向以平台为中心,从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
传统物流格局中的“封闭链条”正被打破。过去,快递物流企业掌握从仓储、干线到末端的全链路资源。但在低空物流场景中,飞行器制造、空域调度、平台运营、安全管控等能力变得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大量技术企业借助算法、平台与设备集成切入关键环节,从“配角”转为“主角”。以此来看,低空物流不只是运力的延伸,更像是一次物流网络主导权的重新分配。
“未来3年至5年是窗口期。”一位创投机构合伙人表示,对低空物流企业而言,将“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为一个体系,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如何让低空物流既高飞又久飞?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低空物流仍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证券日报报道分析,当前低空物流跑通商业闭环,仍需翻过“三重山”
一是基础设施方面,起降平台、充电设施等投入大且重复建设突出,城市核心区场地稀缺,企业间设施难以共享推高运营成本。二是空域管理上,飞行器激增导致资源紧张,跨区域审批流程繁琐,传统管控模式难以适配高密度飞行需求。三是公众接受度有待提升:飞行安全、隐私采集等问题仍是用户心中未解的“疑虑点”。
此外,低空物流的成本问题也成为其全面推广的现实门槛。一台高性能物流无人机的采购成本仍在数十万元级别,叠加其他支出,整体成本处于高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蔡银寅分析,低空物流可以提升交通系统空间布局的可选择性,节约通达时间,且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可控。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董晓宇指出,低空物流跑通商业闭环的核心短板已从技术瓶颈转向基础设施网络化不足与空域管理跨域协同缺失两大环节。这两大环节是市场规模爆发的关键枢纽,直接影响低空物流规模化运营和成本控制。
而随着低空物流装备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以及低空物流网络不断完善,低空物流将在更多场景中展示其价值。联合飞机副总裁王晓明预计,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设计,加上可能的政策补贴,低空物流综合成本可降低到每千克2元以下,届时就具备了从试点到示范、再到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引用]
① 广东双11期间揽投快递超43亿件!引导企业探索低空物流等.南方都市报.2025-11-12.
② 低空经济规模化“首站”落地物流行业是大势所趋.科技日报.2025-11-18.
③ 应用加速低空物流从“小众试点”到“大众体验”.人民日报.2025-11-19.
④ 重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经济日报.2025-07-22
⑤ 低空装备破解“急难险贵”物流场景困局.中国交通报.2025-10-11.
⑥ 空物流产业链正加速形成.证券日报.2025-06-25.
⑦ 持续开拓新场景服务民生180个主体今年新增获批低空空域111个.南京日报.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