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代际公平的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到2024年10月,已经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十年过渡期。在十年过渡期里面,对因养老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到2024年10月,已经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十年过渡期。在十年过渡期里面,对因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差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舆情的强烈反响。

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着某地一篇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代际公平建议的文章,看了以后感触良多。这份《建议》直面问题本质,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木三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提得合情合理,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忍不住把它分享给大家。

他在《建议》中指出:2014年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旨在推动制度并轨、促进社会公平,其大方向值得肯定。然而,改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模式,客观上因退休时间节点不同,造成了显著的代际待遇差,形成了新的不公,引发了广大早退人员的强烈不满。而且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已非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个影响政府公信力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性议题,亟需从国家和省、市政府层面予以正视并系统解决。

建议开头指出了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执行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过渡模式而造成了“显著的代际待遇差,形成了新的不公。”

接着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第一个方面是现状与问题。他指出问题在于退休时间成了决定养老待遇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代际公平矛盾突出。

他认为,当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工龄、职级、贡献相近的人员,仅因退休时间早晚,其养老金水平便存在巨大且终身难以弥合的差距。这种“政策断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人”的困局:早退一年,待遇锁低一生。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退休的“中人”,其待遇核定采取“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并以10%逐年递增的方式发放差额。这直接导致2015年退休者仅能领取差额的10%,而2024年年退休者可全额领取。计算结果显示,同地、同职级、同工龄者,因早退休几年,年养老金差距可达数千甚至数万元,且此差距将伴随终身调整而持续存在。

2、“老人”窘境:奉献一生,反成“政策边缘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完全沿用旧制,其初始养老金基数低,虽经历年调整,但因调整机制多为按比例增长,其绝对增长额远低于新退休人员。其待遇与晚退休同事相比,普遍仅为对方的50%—70%。这让他们产生了“早革命不如晚革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却不管前人”的严重失落感,其历史贡献未能在新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3、“指数化”加剧马太效应。国家每年统一的比例调整(如4%)与新人养老金直接挂钩最新社会平均工资的机制并行,使得基数高的新人增长更快,基数低的老人增长相对缓慢,二者差距随时间推移越拉越大。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他的结论是政策设计存在缺陷,未能全面体现贡献与公平原则。

文章指出,养老金的本质,应是对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贡献的延期支付和肯定,其核心依据应是工龄长短、岗位贡献、缴费年限与职级职称,而不应被“退休年份”这一偶然因素所主导。

现行的三元划分模式,在改革初期为减少阻力发挥了“缓冲垫”作用,但十年过渡期已结束,其“基于时间点的行政切割”本质,已演变为固化和锁定历史不公的制度性障碍,背离了“按劳分配”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初衷,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懒政,严重挫伤了改革群体的支持度。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状况,他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推动制度从“形式并轨”迈向“实质公平”。

他在文章里说,我们恳请国家、省、市层面统筹考量,寻求破解困局的现实路径,让改革红利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退休人员:

1、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重算与补差机制”。

对象:对2014年前退休的“老人”和2014—2024年间退休的“中人”进行全面重新核算。

方法:打破“老人”、“中人”身份标签,统一采用新制度框架进行核算。对于“中人”,立即取消“逐年递增10%”的锁定限制,按其实际工龄、视同缴费年限等因素,全额计算其应得的待遇,并对历年差额进行一次性或分期补发。

目标:设立“历史贡献视同缴费动态补偿机制”。

对象:重点面向2014年前退休的“老人”和职业年金积累年限短的早退“中人”。

方法:对其2014年前的工龄,在现有过渡性养老金之外,给予额外的“工龄补贴”或“历史贡献补偿金”,或将其职业年金的“视同缴费”部分进行实质性指数化记账,以补偿其因改革未积累职业年金而造成的损失。

3、实施“保低控差”的调整与保障机制。

方法:设定待遇差距控制线,例如确保早退人员调整后的养老金,不低于同职级新退休人员核定待遇。今后养老金年度调整时,可探索对早退人员给予定额调整的倾斜,以更快地弥合绝对差距。

4、强化政策透明与沟通,重建制度公信力。

方法:公开养老金计算模型、参数和财政测算依据,通过简明手册、线上测算工具等方式,让在职和退休人员“看得懂、算得清、信得过”。就重新核算的原理与结果进行广泛沟通,凝聚改革共识。

养老问题,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尊严问题,是社会文明的底线。一个成熟的制度,不应让早退休的奉献者用“一生的收入差距”来为改革买单。十年过渡期已满,正是我们审视历史、弥补缺憾、迈向真正公平的新起点。让每一位为国家发展奉献毕生心血的老同志都能体面生活、安享晚年,共享他们亲手参与与创造的发展成果,这既是兑现“老有所养”的庄严承诺,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这份《建议》从现状与问题,到问题的根源剖析再到政策建议,条分缕析,言辞准确,不偏不倚,而且语言简洁,干净利落,读后让人心悦诚服。

“老人”和早退“中人”提出的诉求,不只是一个待遇差距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国家公信力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机制。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17
用户18xxx17 14
2025-10-05 17:12
小篇,你只算了15年退休的比24年退休的每月少拿了多少养老金,你没看到15年退休的比24年退休的少交了九年养老保险,这些年的养老保险都是每个月要交几千元的。养老金不是国家福利,是自己在职时交的钱,退休后拿回而已,所以迟退休的比早退休的养老金拿得多是合情理的!
旭日东升
旭日东升 12
2025-10-04 16:52
一个好建议
物外
物外 1
2025-10-09 08:45
14年退休与04年退休与94年退休,,,差别肯定存在,也不能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