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由行动营造出来的物质空间,再大再厉害的理论,如果不去实践,就如同空中楼阁,梦幻泡影。
换个角度来说,你的思想有多宏大,哪怕包含了全宇宙的智慧,如果不能通过行动将它显化出来。
你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可能连小孩子解答出一道数学题的贡献都不如。
我们对工作最大的焦虑,来源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但还是没有人去仔细琢磨它的底层逻辑,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行动才是对于理论的最好总结,为何这个世界是属于皮糙肉厚的人。
因为他们不会去害怕行动带来的不好结果,而内心细腻的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把事情规划的太过完善,甚至过于完美,导致找不到行动的出口,遗憾的是他们还不去行动,转而更加琢磨。
因为不动的风险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小的,但对于这个世界的规律,不动所带来的风险却是最大的。
想一想当你准备晚餐时花大量的时间在选择菜系上投入过多的精力,那你的手下就会缺乏力气导致最后吃也没吃到,心情还糟透了,把大脑当做想法的中转站而不是滞留点,任何东西放多了都会增加功耗。
要我说行动和思考的比例应该是10:1,哪怕是100:1,也未尝不可,因为大自然对人类大脑的设定总会偏向于寻找安全感。
就算你嘴上不停的说只行动不思考,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不含任何目的的行动你大可放心,只要去做开头踉踉跄跄,后面也会自动完善。
看到一位美丽可人的女孩子很多人在搭讪之前会给自己的脑子里装入太多不好的想法,其思考结果并不会反哺于你和她建立亲密关系上,反而成为你们接触上的负担。
你的内涵对方一下看不到,甚至你们连开始的机会都没有,当你们深度交流后,很多感情是不需要你控制慢慢的就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让对方看到,所以行动是万事万物的起点,而过度思考是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的终点。
比如写一篇小说,脑子里的情节太杂太多,以至于梳理不清楚前后的因果关系,大部分人不会将这些想法跃然纸上,或者是哪怕节奏逻辑不合也将它写出来。
很多人都想在大脑里营造出一种接近完美的表达方式,才会把它写下来,这里面忽略了一个时间和精力的成本。
为什么有些人不管做再多事也不会感觉到累,因为他的精力流失的慢,像小溪一样源远流长,而有些人做事的方式如同奔涌的大江大河,将所有的精力倾泻而出,有结果还好,如果没有得到印象中的回报,就会逐渐疲累失去希望。
当你在精力上付出的少时,外在的产出就会高,哪怕回报不是很大,但抵不住量大,比如你在外界看到喜欢的女孩或男孩子有很多,今天看到的长得像初恋,明天看到的又觉得对方是自己心中最喜欢的感觉,而你一次也没有主动去示好过,因为你担忧害怕对方冷眼相迎。
如果你将自己的好感展现给10个人看呢,或者100个人看,你的内耗将会大幅度减少,外在的回报会大幅度的上升。
有道是看食物一百次也填不饱你的肚子,但只要吃上一口,就会在心中产生巨大的慰藉,所以我希望你把行动放在第一位,思考也会自然而然发生。
在我身上有一件事就是亲身经历的,上学的时候,对班级里一个女孩子特别有好感,可就是不敢主动去示好,上学期过了下学期也过了关系也没能更进一步,直到她找到男朋友之前我都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有一天竟然从她的闺蜜那里得知她以前喜欢我很久了。
这件事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打击,对方是自己心里最佳的理想型,我根本都不敢想象和她在一起之后的美好未来,就这样在我薄弱的行动力内被击垮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在行动之前反复思考可能会发生的利与弊,但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事,没有任何事是可以精准预测的,就算你规划的十分精确,但你又怎么能知道事情会按照你想的那样去发展呢,世界就是一场游戏,经验值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相反,他会在你不断失败之中应运而生,成功就是博一个概率,哪怕王思聪那么大的家业他老爹都要给他20亿来试错,何况是我们。
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多成本来供自己肆意消遣,但同样还是要试错,从知识到认知的转变就是在于行动上回馈产生的火花,带来智慧的萌芽,如何将它写得更好。
比如我这篇文章写得很烂,但发到网上就有流量,流量带来回馈,我就知道下一篇该怎么调整,迟早有一天会拿到我想要的流量密码,比如在之前很早就想写小说了,但每次都是在大脑里构思情节,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会给我造成很大的排斥感导致迟迟都没动笔。
当我不再执着思考逻辑的严密性和爆点的营造力,小说就诞生在我与大众的视野内,这比我规划了大半年,带来的结果要好多了。
说到底在现实之中能成功的人都有一颗很大的心脏,也就是能接受行动所带来的负反馈,当他不惧怕行动的时候,结果就会像浪潮滚滚而来。
我之前谈过几次女朋友,每次的开始都是在于我主动询问的情况下产生的,先不说结果好不好,至少体验到了这些思想上代替不了的感知,其实我每次主动搭讪时,都没有抱有很大的希望,觉得对方看不上自己,这些反而带来了结果,相反在我的想法里准备好才能回报高,完全没有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回报。
我在一家公司辞职了5次又入职,但我并没有后悔当初的那些选择,相反我感谢自己的行动力,因为这些选择让我产生了切实的经验累积,不是在大脑里反复头脑风暴,来思考辞职后的结果和再次入职时的窘境。
其实想的和最后得来的结果大部分是不符合的,因为现实之中的条件随时都在变化,而大脑里考虑的都比较单一。
说一个例子,很多人听到市场上炒股不好,会亏钱甚至倾家荡产,但总有人能从股市上获利,达到财富自由的程度,盲目投资不可取但过度规划比盲目行动更加让人不甘心,试想一下,有个女孩你特别喜欢,但是始终不敢去争取,后来她跟别的男孩子好了,有一天你却得知那时的她喜欢你更胜于当时那个男朋友,如果你向他表白,可能女神就投入你的怀抱了。
所以文章写的好不好不要紧,先发出来自然就有结果,小说在烂也可以投稿,万一中了呢,预想中的工作比杀了自己还难受,但你又怎么能知道没有别的惊喜在等着你呢。
曾几何时上班的时候,我总是想着不上班做自由职业有多好,但自己真的开始很自由,没有拘束的时候又很空虚寂寞,担忧竟然比以前上班的时候更多,所以想法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只有在行动中踉踉跄跄摔的鼻青脸肿,才能得到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