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 D19 的定价争议,首先需要用配置清单回应。作为品牌冲击高端的旗舰 SUV,其核心硬件确实突破了传统价位认知:搭载双高通骁龙 8797 芯片,1280TOPS 算力远超同级,配合车顶激光雷达可实现 “车位到车位” 自动驾驶;增程版纯电续航达 500 公里,比理想 L8 的 280 公里多出近一倍,日常通勤基本无需用油;纯电版更配备 115kWh 大电池,720 公里续航 + 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的组合,解决了长途焦虑。
底盘配置同样越级,双腔空气悬架 + CDC 减振系统通常只在 40 万以上车型出现,而零跑 D19 还加入 “圆规掉头” 技术,3.6 米转弯半径提升了大车灵活性。空间上,5.2 米车长 + 3.1 米轴距带来六座舒适布局,前备箱与后备箱的双重储物设计也贴合家庭需求。

将目光投向 25-30 万市场,D19 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清晰。同价位 SUV 中,乐道 L90 虽背靠蔚来换电体系,但纯电续航仅 600 公里,智能芯片算力不足其一半;传统燃油阵营的大众途昂,不仅油耗高达 8.5L/100km,更无智能驾驶配置。
即便跨品类对比热门 MPV,D19 仍有看点:传祺 M8 乾崑版虽有华为智驾,但增程续航仅 170 公里,且车长比 D19 短 20 厘米;比亚迪夏 DM-i 综合续航更强,但零百加速比 D19 纯电版慢了 2 秒,智能座舱流畅度也因芯片差距略逊一筹。

但消费者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零跑 “汽车界优衣库” 的品牌标签,长期绑定 15 万以下性价比市场,30 万级用户更看重的品牌溢价与售后保障仍是短板。
这使得部分消费者可能宁愿多花数万选择品牌成熟的理想 L8,也不愿冒险尝试 “高配置新手”。

判断 D19 是否贵,核心看用户画像。对于二胎家庭、科技爱好者等务实群体,其 “配置过剩” 恰好命中需求:500 公里纯电续航降低通勤成本,双芯片智驾提升带娃安全性,空气悬架保障长途舒适性,这些都是可感知的价值。

但追求商务面子、依赖售后便利的用户,D19 的品牌短板确实让 25-30 万定价显得 “虚高”。若零跑能如市场猜测般将实际起售价下探至 22 万左右,或加快售后网络建设,这款 “偏科生” 很可能成为 30 万级市场的颠覆者。毕竟在新能源时代,配置诚意终将比品牌溢价更能留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