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庆余年》中范闲为何令人讨厌?

为何不少读者在阅读《庆余年》原著后,会对主角范闲产生强烈的反感?这个角色究竟在哪些方面触动了读者的道德底线?若我们深入剖

为何不少读者在阅读《庆余年》原著后,会对主角范闲产生强烈的反感?这个角色究竟在哪些方面触动了读者的道德底线?若我们深入剖析范闲的人物轨迹,便会发现,这种反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内在价值观与行为逻辑的强烈矛盾。

范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带着现代人的记忆,却选择在封建社会中随波逐流。他既没有叶轻眉那般宏大的理想,也对“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毫无践行之意。正如作者也曾坦言,他们并不喜欢范闲,因为“这个角色的三观从未真正端正过”。

一、以爱为名的控制:范若若与海棠朵朵的悲剧

范闲对身边人的“善意”,往往包裹着隐秘的私心。妹妹范若若从小接受他的现代思想灌输,结果却是眼界过高,难以对任何人动心,最终孤独终老。范闲看似开明地让她“自由选择”,实则是在封建社会中断绝了她获得世俗幸福的可能性。这种看似给予自由实则施加控制的行为,暴露了范闲不愿承认的占有欲——他因兄妹关系无法娶她,却也不愿看她属于别人。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他与海棠朵朵的关系中。范闲在封建社会中与她同床共枕,全然不顾这将如何损害她的名声。当关系需要进一步发展时,他却以“尊重她的意愿”为借口退缩。这种既享受亲密又不愿负责的态度,让海棠朵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范闲的“尊重”更像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他得到了想要的情感慰藉,却让女方承担全部的社交代价。

二、价值观的彻底妥协:近亲婚姻与后代风险

更令人诟病的是,范闲在明知林婉儿是自己表妹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与她生育后代。作为一个拥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人,他不可能不了解近亲结婚的遗传风险。尽管在作者安排下他们的孩子健康无恙,但这种情节设置恰恰暴露了范闲价值观的彻底妥协——要么他根本不在乎后代可能存在的缺陷,要么他对林婉儿的爱并没有深厚到愿意为此放弃生育的程度。

这一选择彻底撕下了范闲“现代人”的伪装,显示他本质上已经全盘接受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他的现代记忆不过是一层浮于表面的装饰,骨子里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封建世界的忠实拥护者。

三、复仇背后的权力欲望

范闲为母复仇的主线情节,也经不起仔细推敲。庆帝作为生父,早期对他颇为赏识,甚至有意让他回归皇室。而叶轻眉对范闲而言,更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非真实的感情对象。那么,范闲的复仇动机究竟何在?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复仇更像是范闲夺取权力的借口。他并非真的想要皇位,而是渴望成为幕后真正的掌权者——这也是为什么老三李成平登基后,实际上成了他的傀儡。范闲想要的,正是这种“不管国事却掌握实权”的地位。

四、矛盾重重的行为模式

范闲的行为始终充满矛盾:他口口声声厌恶这个世界的酸腐,自己却成了最酸腐的那个;他自认为重情重义,却在五竹与庆帝的生死对决中犹豫不决;他声称只想安稳度日,却不断卷入权力斗争。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派,让他的形象显得格外虚伪。

特别是在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上,范闲的“好”始终带着明显的利用色彩。五竹被他带回主要是为了对抗强敌;陈萍萍的死亡才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行动。这种有条件的情感付出,让人不得不怀疑范闲所谓的情义到底有几分真诚。

范闲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正是因为这个角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性样本。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也不是简单的反派,而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中逐渐异化的普通人。他的可悲与可憎之处,恰恰在于他拥有现代的知识与理念,却选择了最彻底的妥协;他声称珍视身边的人,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暴露出利己的本性。

或许,读者对范闲的厌恶,正是因为这个角色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人在现实压力下可能做出的妥协与背叛。在这个意义上,范闲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相似的情境下,我们自己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