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当主席遇到大环境不好,他会怎么做

如果你正在经历事业的低谷,感觉前途迷茫,不妨看看1929年的毛泽东。那年他36岁,正值步入中年,却遭遇了人生中极为艰难的

如果你正在经历事业的低谷,感觉前途迷茫,不妨看看1929年的毛泽东。

那年他36岁,正值步入中年,却遭遇了人生中极为艰难的时期。

当时的他,在党内被孤立,决策权被剥夺,甚至被排挤出核心领导层。身体也染上重疾,在福建山区养病期间,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用今天的话说,他遭遇了“职场挫折”与“健康危机”的双重打击。

这样的处境,是否让你感到几分熟悉?

01 低谷中的毛泽东,到底有多难

1929年,对于毛泽东来说,可谓内外交困。

年初,他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一路遭遇敌军围追堵截,部队损失惨重。在党内,他的建军思想和战略主张遭到多数人反对,甚至他本人也被选前委书记落选。

这不仅仅是“职场失意”,更是理想和抱负遭受重大挫折。

雪上加霜的是,他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患上了疟疾,一度生命垂危。在苏家坡养病的几个月里,他隐居在山洞中,连安全都成问题。有段时间,甚至传出他病逝的消息,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还为此发了讣告。

一个胸怀救国理想的中年人,落到这步田地,不可谓不惨淡。

02  低谷中的坚守与积蓄

但毛泽东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在低谷中的选择和坚持。

身体稍有恢复,他就开始进行广泛的农村调查。在闽西,他指导地方党组织开展土地革命,动员群众;他走访农家,与农民促膝长谈,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没有决策权,他就转而埋头于理论研究。正是在这段艰难岁月里,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思考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些积累,为他后来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从低谷中崛起

历史证明了毛泽东在低谷中积蓄的力量是何等强大。

短短几年后,随着遵义会议的召开,他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带领中国革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而那些曾在低谷中看似无奈的调查与研究,却成了他后来制定正确战略的宝贵资源。

可以说,没有在闽西的蛰伏,就没有后来在延安的崛起。

04  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

当下,经济低迷,世界局势复杂,不仅是打工人,许多企业主和创业者也正经历着各自的“1929”。

事业受阻,前途不明,压力巨大——这些主席当年面临的困境,与你现在面临的挑战何其相似。

那么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

毛泽东在低谷中没有消沉,而是走进农村,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社会。对企业经营者而言,现在正是深入市场、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的好时机。

系统思考,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没有决策权的时间,恰是毛泽东静心学习、思考的宝贵机会。对失业的职场人和失败的创业者来说,曾经在忙碌时无暇顾及的系统思考、模式升级,现在正可以静心完成。

保持信念,看见微光。

在最为困难的时刻,毛泽东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企业而言,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总有某些业务、某些产品、某些模式保持着生命力,这些可能就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毛泽东在养病期间积累了健康的身体,为未来的艰苦斗争储备了本钱。对所有人来说,修养身体、恢复精力,同样是度过寒冬的必备条件。

05 写在最后

人生如四季,有春华秋实,也有寒冬酷暑。事业和生活的低谷,或许正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休耕期——表面上看不见成长,地下却在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

伟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低谷不是终点,而是重新认识自己、积蓄力量的起点。

在这个看似艰难的时代,愿我们都能在低谷中坚守信念,在黑暗中看见微光,在挫折中积蓄力量——因为即使是最小的火星,也终有燎原的一天。

与所有正在奋斗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