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
考虑任意一个三角形ABC(见图一),从点C作AB的垂线h,边a、b在h上的投影(不妨称为垂直投影)必然相等,因此:
asinβ=bsinα......(1)
或a:sinα=b:sinβ。对b、c两边重复这个过程,可得
b:sinβ=c:sinγ
因此,a:sinα=b:sinβ=c:sinγ=2R
这就是正弦定理。
另一方面,a、b两边在AB上的投影(水平投影)之和一定等于线段AB的长度(即c),因此,我们得到:
c=acosβ+bcosα......(2)
通过循环置换,可以写出射影定理的3个公式:
a=bcosγ+ccosβ......(2.1)
b=acosγ+ccosα......(2.2)
由公式(2)马上得到:
c≤a+b......(3)
当且仅当α=β=0°时等号成立。这就是著名的三角不等式。
由于公式(2)包含两角三边共5个变量,所以用来解三角形的用途受限。但是,我们可以同时利用公式(1)和公式(2),以此来减少变量的个数。
对公式(2)的两边同时平方,可以得到
c²=a²cos²β+b²cos²α+2abcosαcosβ
=a²(1-sin²β)+b²(1-sin²α)
+2abcosαcosβ
=a²+b²-(asinβ)(asinβ)-(bsinα)(bsinα)+2abcosαcosβ
利用公式(1),可以将此式写成:
c²=a²+b²-(asinβ(bsinα)-
(asinβ)(bsinα)+2abcosαcosβ
=a²+b²+2ab(cosαcosβ-sinαsinβ)
=a²+b²+2abcos(α+β)
由于
cos(α+β)=cos(180°-γ)=-cosγ
因此可得
c²=a²+b²-2abcosγ......(4)
这正是我们所熟知的余弦定理。
因此,三角形的三个定理只是如下结论的一个简单表示:
在三角形中,从任一顶点到其对边所作的高是其邻边的垂直投影,而其对边长是其邻边的水平投影之和。
以上内容引自《三角之美:边边角角的趣事》,[以色列]伊莱·马奥尔 著,曹雪林 边晓娜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12月
最后,我们解一道高考题作为本文的结束。
题目呈现:(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求证:
(a²-b²):c²=sin(A-B):sinC.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用余弦定理的两式相减,再用正弦定理代入,最后用四大天王公式完成证明,过程比较简洁。
证明:由余弦定理,知
a²=b²+c²-2bccosA,
b²=a²+c²-2abcosB.
两式相减,得
a²-b²=b²-a²-2bccosA+2accosB
a²-b²+a²-b²=2c(acosB-bcosA)
2(a²-b²)=2c(acosB-bcosA)
a²-b²=c(acosB-bcosA)
两边同时除以c²得

证明过程用到了正余弦定理和四大天王公式。


四大天王公式
科学尚未普及,媒体还需努力。感谢阅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