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仍然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肺癌的绝大多数。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肺癌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基因突变驱动的“异质性”疾病的集合。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发现,正是这场革命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什么是EGFR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在一些正常的上皮、间充质和神经源性组织中表达。据报道,EGFR的过表达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包括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EGFR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在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基因突变或损伤导致EGFR持续处于“激活”状态。这种异常信号“驱动”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癌症。EGFR生物标志物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肺癌个性化治疗领域首个被确认为潜在“靶点”的生物标志物。
突变人群与检测
EGFR肺癌在特定人群中更为常见,例如:
从不吸烟或吸烟量极少的人群
肺腺癌患者
女性群体
年轻肺癌患者(年轻肺癌患者中约50%存在EGFR突变)
全面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可确定是否存在EGFR肺癌突变或其他肺癌突变。若确诊肺癌,首要任务是确保医生已安排对肺癌肿瘤进行全面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活检对检测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优势。该检测可在全面生物标志物分析前进行:若血液活检显示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立即开始EGFR抑制剂治疗。
EGFR-TKI的世代更迭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约占全球肺癌病例的三分之一,其中,21号外显子点突变(L858R)或19号外显子短缺失是常见的EGFR变异类型。对于携带这些变异的转移性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EGFR抑制剂能够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活性。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药物类型,这类药物通常可控制癌症病情数月甚至数年。但癌细胞会产生规避这些治疗的机制,即出现“耐药”。当发生耐药时,建议医生通过组织活检或液体活检再次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判断是否出现新突变,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典型EGFR抑制剂包括:奥希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分为第一、二、三、四代。第一代与第二代EGFR-TKI主要用于治疗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第一代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第二代药物包括阿法替尼、达可替尼等。尽管第一、二代药物的客观缓解率可达60%-70%,但多数患者在治疗8-14个月后会产生耐药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9-15个月。为此研发的第三代药物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等。目前全球已有数款第三代靶向药物上市,其中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利厄替尼等药物已在中国获批使用。
阿美替尼+化疗,疗效1+1>2
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公布了阿美替尼联合或不联合铂类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共有26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并接受了评估,其中155名患者接受了aumolertinib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而112名患者则仅接受了aumolertinib的治疗。结果显示:在aumolertinib-化疗组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aumolertinib组,分别为32.1个月和26.2个月,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2%和68.7%。
EGFR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而aumolertinib组为19.9个月。
该研究显示出阿美替尼联合或不联合铂类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潜力。
国产力量再添新成员:利厄替尼显著延长生存期
2025年4月,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利厄替尼片(奥壹新®)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19DEL)或外显子21置换突变(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此次获批的关键依据为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共纳入337例既往未接受系统性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利厄替尼组或吉非替尼组。结果显示,利厄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0.7个月,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的9.7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56%。在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并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中,利厄替尼同样表现出显著优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幅达72%。
在安全性方面,利厄替尼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EGFR-TKI类药物常见事件,整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新的非预期安全信号。
结语
从认识到肺癌的异质性,到发现EGFR这一关键驱动基因,再到如今针对不同突变亚型、不同治疗阶段的新药层出不穷,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准时代。随着对耐药机制更深入的探索和更多创新疗法的涌现,肺癌的长期控制乃至治愈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