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玩’女性是什么意思?”
前几天,一位武汉妈妈在辅导孩子功课时,被一年级孩子这个问题问住了。她在孩子使用的《新华字典》里看到,“玩”字的解释中有一条示例写着“戏弄:玩女性”。
这本字典是学校要求购买的,第12版,应该很权威。这位妈妈没想到会在启蒙工具书里看到这样的内容。她后来对记者说,当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通常都觉得字典是绝对正确的,里面的每个字、每个词都经过仔细推敲。但当我们为孩子挑选工具书时,可能会忽略去仔细查看里面的具体内容。

这让我思考:字典在记录语言的同时,是否也需要考虑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刚开始认字、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孩子们。
一位大学语言教育专业的老师说,字典确实要反映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教育的引导作用。他提到,对于可能引起不适的内容,或许可以加上一些提示,或者选择更中性的例子。
出版这本字典的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回应说,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会记录下来并向内部反馈。当被问及是否会调整这个词条时,他们表示“后续会有相应安排”。
现在,这件事在网络上也有不少讨论。有人觉得字典应该保持客观,记录所有实际使用的语言;也有人认为,尤其是给孩子们使用的工具书,在选择示例时应该更加谨慎。
这其实引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像字典这样的权威工具书,如何在如实记录语言和引导正确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
不知道你怎么看?如果你也在为孩子选字典,会特别注意里面的示例和解释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