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保卫战,没有退路可言。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苏州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和三名前员工告上法庭,打响了一场核心技术的保卫战。
这起案件撕开了当前汽车产业转型期的一个残酷侧面:当线控底盘等尖端技术成为竞争制高点时,知识产权却成为了一些前员工“另立门户”的捷径。
01案件核心:五专利牵出离职员工创业链
根据伯特利官方公告,此次诉讼直指5项关键专利的权属问题,涉及“一种线控底盘系统及控制方法”、“一种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等核心技术。
这些专利主要围绕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这一被业界视为下一代制动系统的核心技术。
诉讼公告揭露了一条清晰的轨迹:颜士富、杨昆、章贞等前伯特利核心员工,在离职后极短的时间内,相继创立了时睿千驷、坐标系等公司。
其中,颜士富曾在伯特利担任总经理职务,负责线控底盘产品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的开发。
杨昆曾任技术方案部总监,负责推进线控底盘技术产品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开发。
更为关键的是,涉案的专利申请均发生在他们从伯特利离职后一年内。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员工离职一年内作出的与原单位本职工作相关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应归原单位所有。
02行业痛点:知识产权已成汽车产业攻防前线
伯特利此次诉讼绝非孤例。在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综合的智能终端,其研发涉及多方合作,包括汽车制造商、软件开发公司、科研机构等,这使得版权界定变得复杂。
同时,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动也带来了知识产权泄露的风险。
在自动驾驶这一高度技术密集的领域,知识产权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基石。
今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2025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特别聚焦了行业合规出海、标准必要专利等热点话题,反映了行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会上指出,为实现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必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03维权难题:技术相似性认定与赔偿额度争议
伯特利在此类诉讼中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技术相似性认定往往需要深入的技术调查和专家鉴定,涉及复杂的技术对比和专业判断。
赔偿额度证明也是维权难点。坐标系公司在成立仅半年时间融资就突破亿元,两年累计融资达4亿元。
伯特利在诉讼中明确指出,被告依靠原本属于原告的专利和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原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次伯特利提起的索赔额为250万元,但案件背后涉及的潜在市场价值和商业机会远不止于此。
04战略意义:伯特利的418项专利保卫战
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伯特利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418项,其中发明专利108项。
公司已完全掌握EMB产品核心技术,EMB产品拥有多项独特创新设计。
此次诉讼不仅关乎几项专利的归属,更是对企业创新环境的捍卫。伯特利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诉讼系为 “保护创新者知识产权、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进行的正当举措。
坐标系公司成立不足两年,却迅速融资超4亿元,估值的飙升恰恰证明了伯特利EMB技术的市场前景。
这场诉讼早已超出两家公司之争,它将成为测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试金石。
来源:“智驾小强”微信公众号